大连服装节启示:品牌与秀VS贴牌与静默
- 2006中国(大连)国际服装纺织品博览会,是海内外694家企业、400余个各类服装纺织品品牌争奇斗艳的舞台。纵览大连服装业在本次博览会上的表现,对目前大连服装业与国内乃至世界服装业之间的距离,会有一个冷静的认识。而找到差距,也将成为大连服装踏上新一轮征程的强大动力。
品牌与贴牌的差异
与国际一线品牌相比,创世、卡洛佳等大连地产服装品牌的展场毫不逊色。展场整体布置典雅大气,各类服装精心排列,加上专业人员的导购,真是想不吸引来各地客商都难。然而,这样的品牌在大连毕竟为数不多.
更多的大连参展企业是像银盾这样的加工出口型企业。银盾服装的展台在整个展场偏里一些的位置,展台的布置也相当简单,仅仅是将自己生产的服装悬挂起来。该企业的一位人士介绍,企业的客户包括了瑞典的H&M、德国的C&A、日本的伊都锦,目前只为这些大的采购商贴牌,而真正做自己的品牌是未来努力的目标。
按照市服装行业协会有关人士的说法,大连品牌整体发展状况到目前为止,确实还无法取代加工企业的气势和影响力。毕竟大连品牌的发展历史很短,品牌数量虽然不少,但大多在发展初期,还都处于摆脱生存危机的“扫盲”阶段。比如,女装品牌大多面临规模小和缺乏资金问题,男装品牌因为多是从加工业转型,品牌意识和运作模式尚在探索中。内衣和童装品牌则因数量太少而显得势单力薄。
与国内外一些知名品牌相比,大连服装的展场里布料展示难得一见,而且也很难让参展者感受到该服装的品牌文化。而在“日本馆”里,SHINDO品牌用了相当大的面积展示色彩变化与各种质地的布料,韩国的帕克兰德则利用国际影星张东健的个人形象气质展示其品牌内涵,天工阁展台则以“中国风”形象出现……与之相比,大连多数的服装展台显得单调而缺乏文化气息,而这也正体现了大连服装品牌文化建设的某种缺失。
“秀”与静默的反差
在ESPRIT品牌的展场前,不仅有该品牌今年秋冬的新款服饰,同时也可以在其中真切地感受该品牌的文化气息。展场内的大屏幕上,播放的是该品牌的服装展演。LesPalines和福华世家以现场走秀的方式吸引采购商的注意。
而大连的服装企业,除了几家雇用了真人模特外,多数选择了静默。尽管有业内人士认为静态的展示是参展商文化品位和营销手段提高的标志,但这对本就缺乏知名度的企业而言似乎并不适用。
而在博览会之外的服装展演上,本届服装节只有桑扶兰和叮特来两家企业“借台唱戏”,展示今年秋冬企业的设计理念。更多的企业,似乎还没有意识到“秀”对于服装企业的意义。
市服装设计师协会会长吴晓芬表示,大连服装企业需要思考如何将品牌文化在展演中得以体现。从“秀”产品到“秀”品牌文化,从卖服装到卖品牌文化,这也恰恰是大连服装与国际名牌的差距所在。
距离不是一两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