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税新政”力推浙江外贸转型
一个信号
“退税政策原意是鼓励企业出口,但在这些年的实施过程中,很多企业利用退税空间竞相压价。比如纺织业,现在的行业平均利润率不足5%,退税率降低了,很多企业出口就变成了无利可图。”日前,宁波海田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海生对记者说。
此次退税新政的起始执行时间,距今年秋季广交会开幕正好一个月。在一些浙江外贸企业看来,这也并非偶然,其中有为企业留出时间调整订单价格的技术考虑,但更主要的,“是要通过这次秋季广交会放大退税调整的信号意义,毕竟,这次是第100届广交会,对中国外贸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王海生说。
一次洗牌
尽管在这次调整中,钢铁、有色金属等许多资源性产品彻底取消了退税待遇,但是,让业内人士最关注的,还是这两年来事态频频的纺织业。
“劳动力成本上涨,原料价格上涨,人民币升值,现在退税又下降两个点,做纺织品出口难度大大增加了。”在电话里,绍兴天马印染有限公司副总金小水的声音有些凝重。他给笔者粗略算了这么一笔账:退税下调一个点,一米布的利润就减少一角钱。去年该公司面料出口额5000多万美元,以此计算,今年就有上百万元的利润将要流失。
“能不亏已经算是相当不错了”。根据嘉兴欣悦印染有限公司财务总监陈申望的计算,如果将去年汇改以来的人民币升值因素考虑在内,在目前纺织业平均利润不足5%的情况下,此次退税下调两个点意味着,那些利润在3%以下的纺织品企业,要面临亏损的严重后果。因此,“这次退税调整,可能会导致纺织行业的一次洗牌。”
可能洗牌的还不仅是纺织业。同样属传统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家具、塑料、打火机等产品的出口退税率,也由13%降到了11%,而这些都是浙江的优势出口产品。
然而,并非所有企业都担心洗牌。虽然坦言在退税调整后的一段时间内,订单可能会减少,但是陈申望还是自信地表示,通过多开发新面料,减少常规品种的生产,应对目前的行业变局应该没有问题。在他看来,纺织业出口规模的下降未必是一件坏事情,“如果结构能够因此得到优化的话”。
一种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