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男装产业分析
中国男装产业(本文专指以正装、休闲装为主的商务类男装)的发展同样是跟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共同成长的,由最初的委托加工直至能够自主的进行研发与销售,并在1990年代出现了暴发式的品牌化发展。到新世纪为止,中国男装产业已经形成了包括以江浙地区的上海、宁波、温州为代表的“浙派”男装产业集群、以闽东南的晋江、石狮为代表的“闽派”男装产业集群,以及借助港、澳等海外优势而独立成长的粤南珠三角男装产业集群等。在不同的发展时期,以及通过不同的外部资源、行业资源和其它产业资源,各方在发展过程中也逐步形成了各自不同的产品体系。
在解答中国男装产业该何去何从这个问题之时,我们还应从国际男装消费趋势与中国男装产业的发展背景进行先期分析:
国际男装消费的演变
以商务类为代表的男装产业,在欧美地区二次世界大战后基本上走过了三个发展阶段:复兴期、高潮期以及衰退期。
复兴期主要体现在50-60年代之间,在此时期内,欧美随关战后重建以及新兴产业的发展,各个国家的居民消费水平在逐日递增。商务往来的加具也增加了男士商务领域服装的发展,在此阶段内,消费者逐渐厌倦了烦琐的社交礼仪,古板而昂贵的西装也随之改良。黑色不再是男装中的主打色彩,而穿着的阶层也突破了旧有的框架形成了人人可穿的日常服装,是人们在日常办工中的主要服装(如Dunhill品牌,开始抛弃老旧的传统绅士服装,开发简单而低价的男装)。
高潮期则是在欧美经济极速发展的70-80年代。随着欧美经济成为世界的主流,在文化领域和消费领域中也成为了其它国家的“楷模”。在这个时期内,欧美国家已经走出了商品匮乏期,消费高档化与品牌化逐步形成,现今大多数国际男装品牌即在此时形成了快速的发展,在完成了原始积累后进而开始步入国际市场(如Armani品牌,创立于70年代,成长和发展于80年代)。
衰退期是欧美消费者在家庭经济达到一定程度后,需求多样化的表现。进入90年代,欧美的中产阶级逐步成为社会的消费主流阶层,在更加注重生活质量与人生追求的思想下,消费观念也逐步从工作重心转向家庭与健康。因此,在欧美市场中西装的消费日趋下降。90年代中期开始,着装的个性化、时尚化浪潮泛起,传统古板的商务服装也受到了冲击。到新世纪初,美国已无规模型的西装生产企业,欧洲传统的男装生产也开始向低成本的亚太地区转移。
中国男装产业的“前世今生”
如前文所述,中国的男装产业是随着中国改革开发共同发展起来的,随着欧美在男装加工业的重心转移,中国服装生产企业得到了最初的市场订单,也获得了原始的资本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