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男装的国际化情缘
“中国的品牌要守住自己国内市场的同时,也需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走向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在竞争中提高,在竞争中发展,是中国品牌发展的必由之路。”几年前,一位中国专家在一次高峰论坛上一语惊人。对于服装行业(在中国最有代表性的是男装业)来说,“国际化”俨然已成为如今最热门的一个词语。从李宁公司的“跨国战略”,到杉杉的“多品牌、国际化运作”以至于CHIC的“与世界共享”,企业也好,品牌也好,展会也好,“与国际接轨”已成为中国服装界的共识。
“企业的国际化是一门艺术”
什么是国际化?通常我们所讲的国际化就是把产品卖到国外市场,但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化,则是指资源配置的全球化,是一种资源配置方式的改变,即充分利用、合理配置全球资源,生产出成本最低、质量最高的产品。诚如业界人士所言:“企业的国际化是一门艺术。”
如今,国际化已经成为中国男装企业的重要目标,许多企业都已经开始把产品卖往世界。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必须要意识到这样一个问题:在业务国际化之后,其他方面是不是也跟上了?因为我们会不可回避地看到这样一个问题,许多男装企业(包括一线品牌七匹狼、报喜鸟等)卖向国际市场的产品,上面的标签依然是那些耳熟能详的洋文。
中国服装企业要成长为像范思哲、皮尔卡丹、保罗那样的全球化企业,需要积累的东西太多了。以皮尔卡丹为例,很早就开始在本国以外的地区开设卖场,但这并不能代表“国际化”。真正能体现这一点的是——其供货商中有大量来自它国,而其在全世界每开一家店子,都会给当地带来一批就业机会,为当地政府缴纳大量税收,并积极参与世界各地的公益事业。
中国要屹立世界,同样需要一批像皮尔卡丹这样屹立于世界的企业。试问:20年后,谁能够真正代表中国的服装企业?现在,我们也需要考虑这个问题:要真正成为国际化的企业,我们还需要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