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配额时代的中国服装专卖品牌――谁的利润时代?
随着纺织和服装协定(ATC)于2004年12月31日终止,世贸成员国之间的所有服装或纺织进口配额都将成为历史。后配额时代到来了!2005年中国服装市场狼烟四起,战火弥漫:10月美国时尚女装品牌D. Lemon正式进驻中国内地;英国的服饰品牌FUCK于圣诞节进驻上海;全球服装巨头西班牙ZARA,已与今年初登陆中国;美国THESIXTHDAY在2月也接踵而来。据悉全球服装品牌企业单个品牌年销售额达到20亿美元以上的有100家以上,这些企业绝大多数已经登陆中国内地。
同时,后配额时代也并不意味着无限度的开放。非关税壁垒障碍、反倾销诉讼、环保、包装等问题都会成为抑制中国服装出口的理由。2005年10月13日中美双方未能就放松美国单方面实施的配额达成协议。英国《金融时报》(《FIANCIAL TIMES》称谈判破裂意味着,中国已受特保限制的19类服装产品今后3年的年出口增长率可能被限制在仅7.5%,远低于美国的提议。同时,伴随着人民币升值的潜在压力,中国服装专卖品牌在国际市场上似乎将要遭遇前所未有的严冬。
出击国际市场受阻明显,国内市场也竞争日趋白热化。2005年,配额解除后的第一年,中国服装专卖品牌进入一个拐点。下一轮该如何出牌,是顺利地进入上升通道,还是盘整待势也成为2006年业界的一个看点。
盘点2005年中国服装专卖品牌国际国内市场环境并为之筹划未来,其实我们并不难得出以下几个结论:
1、中国服装专卖品牌市场巨大,国际巨头纷纷看好。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繁荣,我们有足够的理由对中国服装专卖品牌的市场容量充满信心。据《中国零售业白皮书》资料显示,2003年城镇居民衣着消费支出3340亿元,同比增长 16.8%,农村居民衣着消费支出847.7亿元,同比增长3.2%。如今的中国社会正处于一个向城市化过渡与中产阶级成长壮大的时期,各个阶层的消费力都在持续快速增长,作为永不衰落的行业,服装专卖品牌的各个品种在各个阶层都可以找到庞大的目标市场。比如,随着2008北京奥运日趋临近,据欧亚谘询预测2006年中国体育用品及体服装的市场将有94.2%的增长,总额将超过500亿美元:另据服装零售业顾问Kurt Salmon Associates估计,中国的休闲服饰市场也将以每年10%的步伐增长,到2010年其规模将达到人民币4680亿元。
2、中国服装专卖品牌应该首先立足于国内市场。
根据海尔在国际市场品牌推广的经验,在美国树一个品牌至少要一个亿的美金。我们要树一个国际知名的服装专卖品牌,仅仅资金投入这一项就几乎是所有的国内服装企业无力负担、难以实现的,妄论我们的设计水平管理标准与国际化的距离。
3、产业链要进行适度的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