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与管理”——造就中国品牌服装业未来的关键
在刚刚落幕的第11届中国服装论坛上,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莫里•克莱因以及“蓝海战略”提出者W.钱•金教授为中国品牌服装业把脉。在全球化的今天,面对着强有力的国际品牌服装业的竞争,人们不禁要为中国品牌服装业的未来而担忧:其“价格优势”还能持续多久?下一个利润源在哪?品牌服装业的核心竞争力该如何打造?面对着这一系列问题,笔者以为“创新与管理”是造就中国品牌服装业未来的不二法门。
当我们总结现阶段中国品牌服装市场,我们可以发现以下几个鲜明的特点:
从宏观上看:首先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在国内劳动力价格上涨与人民币升值的潜在压力下,在印度、东南亚等其他丰富劳动力资源国家的竞争下,中国品牌服装业的“比较优势”已经越发的不明显了,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受到严重冲击,急需转移。其次从国内市场来看,尽管国内服装市场销售相当活跃,2005年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衣着类商品零售额达201.82亿元,同比增长18.3%。但与此相反的是,人均消费支出连续几年都在10%以下,其远远低于供给增速,市场饱和现象已经初端倪,行业投资回报率逐渐下跌,品牌服装企业普遍感觉生意不好做了。
从微观上看:首先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营销手段逐渐失灵。价格战,广告战、各类促销的边际效益递减,消费者在各种营销手段“轰炸”下,反营销心理逐渐强烈。其次根据零售学中的“手风琴理论(ACCORDION THEORY)“,并结合中国品牌服装行业的现状,笔者推断中国品牌服装业正处于从百货店时期(综合化的时代,小深度/大宽度)向便利店时期(专业化的时代,大深度/小宽度)的过渡。具体体现在品牌连锁经营正逐步取代百货经营成为市场主流经营方式。
中国品牌服装企业在这种环境里该如何选择自己企业战略?我们知道规模、速度以及盈利水平,这是商业世界中相互博弈的三个要素。围绕任何一点都可以建立不同的商业模式。而企业经营必须在外在拉力与内在张力下,在多重战略目标里寻求平衡。作为中国品牌服装业,整体的战略思路应该是从产业链上游向下游让渡。以合并细分市场整合需求;以高效化建立无缝式的运作模式;以创新营造不断增长的利润源。在具体操作上笔者认为以下三点最为重要。
一:品牌服装业的业务流程再造
-
-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