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企业“精耕”老年市场
中国老龄工作委员会的一项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达到1.45亿,每年还以3.3%的速度增加。目前中国老年用品消费能力达到6000亿元,专家预计,到2010年,将突破2万亿元大关。随着我国老龄化人口的进一步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消费产业应运而生。由于老年人特殊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满足老年人需要的产业涵盖了很多领域,如老年教育、老年医疗保健、老年旅游、老年家政服务、社会化养老、老年服装服饰等。巨大的产业商机已经吸引了不少商家的关注,不少企业已开始加大投入老年人专用产品和服务开发。今天起,本版推出“聚焦‘银发’市场”系列报道,捕捉老年市场的新商机。
一位经常逛街的董老太太反映,现在老年人想买一件称心如意的衣服着实不易,她的衣服大多是选购衣料后制作加工。采访中发现,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老年人的审美、消费观念都有了很大的转变,对服装的要求也远不止于舒适,在颜色搭配、剪裁设计方面都有独到的见解,然而市面上却鲜有老年服装专卖,商场里的中老年专柜可供选择的款式也十分有限。
在老年人的收入不断增长的今天,其购买力相当可观。面对巨大的市场空白和发展潜力,为什么精明的商家不选择进入,而放弃了这块大蛋糕呢?据业内人士介绍,其实在市场开发初期,不少人都嗅到商机准备在老年服装市场大显身手。但由于不了解老年市场,大多数企业不得不选择退出。
清华大学服装设计系教师朱晓杉说,由于老年人身材差别大,给服装打版增加了不少难度,因此无法像流行时装那样形成批量生产。此外,我国目前并没有专攻中老年服装的设计师,大多数设计师都是主攻时装兼顾老年服装,对老年人的消费需求和心理并不了解,因此设计出的产品并不合中老年消费者的需求,便造成了老年服装市场“易攻难守”的局面。
创建老年服装品牌,并把它发展壮大已成业内共识。老年服装呼唤品位高雅、精工细作的品牌诞生。
正是看准了“银发市场”的巨大潜力,桑榆情老年服饰公司在去年悄然进入老年服装市场,成为京城为数不多的中老年服饰专卖店之一。“我们的确是抓住了市场空白,但我们深知要想打响老年服装的品牌还须‘精雕细琢’。”据公司负责人李冰介绍,对于生产各类职业装、西服、休闲、运动类服饰的企业来说,产品同质化带来的价格竞争让他们的利润越来越微薄。潮流服装快节奏的时尚周期,带来的是高要求的设计和高成本物流,稍有不慎,流动资金就化作产品库存。而相比之下,老年服装时尚周期长、单一型号的产品无需批量生产,具有相对的市场稳定性,因而开发老年服装具有低风险高效益的市场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