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暖内衣:2006谁能突围?
- 自2002年开始,内衣行业就陷入了无序的竞争状态,各路品牌竞相厮杀,你方唱罢我登场。广告战、明星战、概念战、价格战十分热闹。大品牌在竞争中大伤元气,中小品牌在混战中难以站稳脚跟,淹没在硝烟弥漫中,难有出头之日。
2005,保暖内衣由量变到质变,许多市场形态发生了变化,市场变革进一步加剧,预示着2006保暖内衣市场充满很多变数。保暖内衣2006,谁能在变革中突围?
回顾2005:保暖内衣行业在逆境中反思
2005年的保暖内衣市场,是整个行业变革较为激烈的一年,传统运营模式与竞争手段经受着市场严峻考验,上海战国策营销咨询机构经过对05保暖内衣的分析与总结认为,市场主要呈现如下特征:竞争手法单一,价格竞争激烈;品牌美誉度、品牌形象受到损伤;渠道失控,商场“失宠”;品牌力很难转化成销售力。
竞争手法单一,价格竞争激烈
2005年,众多保暖内衣品牌都举起了价格的“屠刀”,价格一路跳水,无论品牌大小,都无一例外地陷入了价格竞争的泥潭,100元左右成为了最常见的价格,特卖活动时,50元以内成为了主流价格,而一些品牌甚至打出了9.9元、10元的价格,降价幅度之大,达到了历年之最。
在上市初期,虽然有部分知名品牌利用品牌的优势采取高价策略,但尚未到销售的旺季,就不得不在低价的硝烟里跟着降价,如以往价格较稳定的一线品牌如猫人、帕兰朵、暖倍儿等,也不约而同地加入到了价格竞争行列。
品牌美誉度,品牌形象受到损伤
一直以来,品牌的美誉度是众多品牌追求的目标,很多保暖内衣品牌也在塑造美誉度上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但知名度高、美誉度低却往往是众多知名品牌的硬伤。
2005年,由于价格战继续上演,整个行业及品牌形象受到了很大损伤,曾经有一个消费者笑言,保暖内衣是一日三变,早上买的花了100块钱,到了下午一看,价格降了几十块,这样的“多变”让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形成了一种“诚信缺失”,为行业及品牌发展带来了很大程度上的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