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发明专利:中国专利短板

        缝机企业申报数量和质量提高,但科技含量和集中度不高

        近期,中国缝制机械协会在其内部刊物上,公布了2005年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的国内外缝制机械企业在我国申请的相关专利情况。记者通过对这些企业申请专利的方向和重点,比较中国和国外企业在专利占有方面的特点和存在的差距,发现了两个重要的基本情况,一方面,国外企业大规模在中国申请专利,加快了产业转移的步伐。另一方面,中国企业专利申报的质量和数量在不断提高,对专利的保护意识在增强,但存在一些明显的弱式,比较中看到,我国企业大都以实用新型和外观专利申报为主,但申报企业很分散,在科技含量和集中度方面明显与国外企业存在一定差距。

        现状
        外企大规模在我国申请发明专利

        公布数据显示,2005年经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告和授权的有关缝制机械行业专利共483项,主要集中在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专利三项上。其中,中国内地及台湾地区申请为323项,占专利总数的66.8%,国外申请为160项,占专利总数的33.2%。从中可以看出,国外企业在中国的专利申请数量已占到不小的比率。

        而在三个不同项目上的专利数量也耐人寻味:在163项发明专利中,国外申请为113项,中国申请仅为50项;在180项实用新型专利中,国外申请为4项,中国申请却高达176项;在140项外观专利中,国外申请为43项,中国申请为97项。从以上情况可以看出,中国在实用新型专利领域占绝对优势,在外观专利领域更是比国外多出了一倍,但在发明专利领域与国外差距甚远。

        近年来,以重机、兄弟、杜克普等为代表的国外知名企业,纷纷大量在中国申请注册相关专利,在实现产业转移的同时,快速进行专利技术的转移,加强在中国的专利保护能力。其中兄弟、杜克普两家公司申请量增幅最大,2004年两家公司的申请专利数量分别为23个和7个,而2005年分别增加到44个和18个。据了解,这两家的专利申请速度已超过了其产品研发进程。相关业内专家认为,这表明这些国外企业将产业快速向大陆转移和获取专利保护,并试图持续保持其竞争优势。

        从专利类别来看,国外企业申请专利是以发明专利为主,外观专利为辅的发展战略。在这些发明专利中,局部机构和应用型装置类小发明的专利申请数量增长很快,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各企业重视抓住服装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和需求变化,而加强对基础缝制工艺的研究。另一个值得强调的现象是,国外企业在申报整机专利时,真正原创性的很少,大都是在原整机基本结构基础上进行改进而来,将一两个功能专利与整机专利捆绑一起申报产品专利,由功能保护扩大到整机产品保护,这样拓展了专利的申报和保护范围,形成新的知识产权和竞争力。对于这种模式,中国企业不得不引起注意。

        国内企业保护专利意识增强

[1] [2] [3] 
  • 相关阅读
  • 赞 0赞 0
  • 踩 0踩 0
        • 确定

      共0条评论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