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虎门和“会展”虎门
- “服装业对于虎门,犹如眼睛对于一个人。”虎门镇委书记钟淦泉的这个比喻是采访过程中留给我们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
人们认识虎门,是因为虎门服装,人们认识虎门服装是因为虎门(国际)服装交易会。虎门服装服饰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谭志强告诉记者:“从1996年起,中国(虎门)国际服装交易会已办10届,每年交易会成交额都在10亿元以上。”
目前,在这个178.5平方公里的小镇上集聚了注册服装企业1000多家,其他织布、定型、印染、拉链等服装相关配套企业200多家,服装从业人员35万人,服装年生产量达到2亿件(套),2005年服装销售总额135亿元。记者还了解到,虎门镇1月—8月工业总产值176.9亿元,同比增长34.18%,税收20.33亿元,同比增长22.57%,截至8月末,虎门镇人民币存款余额281.86亿元,同比增长14.6%。
虎门服装交易会为什么一届比一届火爆,交易会对地方经济的推动又是如何实现的?
市场,展会的重要依托
从广州出发,沿广深高速转入107国道,数十幅巨型服装广告牌便映入眼帘,服装重镇的气息扑面而来。谭志强介绍:“就在广深高速公路虎门出口不远处,将要建设一个占地30万平方米的富民物流商贸流通城。”
“先有市后造厂”,是虎门发展模式中的一个鲜明特点。虎门服装业的发展源于自发形成的集市。上世纪70年代后期至80年代初期,虎门人到香港或深圳沙头角进行小商品交易,带回一些布料、服装、鞋袜及其他的日用品,于是虎门逐渐形成了远近闻名的“商贸一条街"。到80年代末,在虎门从事服装经营的商户已达60多家,生意红红火火。
当时,虎门镇政府敏锐地捕捉到服装市场的商机,便决定投资建造一座大型专业服装商场,将临街依巷的商户全部集中一起经营。1993年11月,富民时装城开业。6层的富民时装城面积3.8万平方米,有商铺1080个,开业第一年就实现成交额10亿元。富民时装城的建成开业并成功运营,成为虎门服装产业发展的助推器。
“展会是否要做,能否做成功,首先要看市场是否有需求。在虎门这一条件是具备的。”虎门镇委书记钟淦泉回忆道。1996年,富民时装城开业满三年,虎门作为服装“聚处”的条件已经初步具备,服装市场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服装产业正在成型。首届虎门国际服装交易会就吸引国内外282家商家前来参展,租出展位406个,参观人次40万,成交额12.6亿元。交易会顺应市场需求举办,逐渐确定虎门服装在业界的优势,一举奠定了服装在虎门经济发展中的支柱产业地位。
“虎门服交会为虎门服装扬了名,为虎门的服装市场造了势。虎门经济走上了一条高速发展的快车道,成了名列全国千强镇之首的经济强镇大镇,虎门服交会功不可没。”虎门富民时装城总经理孙俊才说起服交会感慨良多。
任何一种内容的交易会,从本质上说都是为市场服务的,必须依托市场而存在。虎门镇庆幸自身拥有一个庞大的市场体系。虎门的市场如今已是根深叶茂,这也使得虎门国际服装交易会能够办出自己的特色来,办出自己的名声来。通过连续10届虎门国际服装交易会的成功举办,虎门的服装市场也成了最大的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