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传统展会要引入专业和竞争

        在商务部研究院中国外贸研究部副主任李健看来,广交会这样的中国传统展会与中国的外贸结构是一致的,尽管它不能直接地推动中国外贸的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但是作为“晴雨表”,它所反映出的问题是巨大的。

     

      李健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中国传统展会承担不了太多的功能,它只能去适应这样的变化。交易会不能完全推动中国贸易结构这样的调整,而只能够去适应这样的调整,这是客观的市场规律。然而广交会等展会信息量非常大,企业能够知道价格和流行趋势,在今后可以马上调整他们的产品结构和技术。”

      展现中国外贸整体品牌

      李健认为,像广交会这样的中国传统展会的作用和功能较以往已经有了很大变化。在最早的20世纪50年代,广交会是为了打破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封锁,用当时仅有的一些初级产品和土特产品,换回了国家经济建设急需的外汇。

      而在改革开放初期,广交会就变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展会,展出的商品大部分为纺织品,20世纪90年代更包括家电和机械类产品。由于中国刚打开国门,中国对外界不熟悉,外界对中国也不熟悉,当时全国外贸总公司就十几家,放开后加上各省市的外贸公司也就几百家,当时这些公司在一年两次的广交会上的成交量占中国整体外贸的成交量比较大,对一些外贸公司来说,可能就是全年的成交量。

      而如今,广交会已从原来的几百家中国参会企业,发展到了上万家不同类型的企业,展品也扩大到汽车等机械类产品。

      李健表示,广交会的品牌效应、传统和规模是摆在那里的,是全世界展会中的前几位。从国外客商对中国外贸产品的了解上说,广交会等中国传统展会是最好的渠道之一。在中国在进行外贸发展和调整时期,就应该很好的利用这样的品牌优势。

      李健认为:“广交会等中国传统展会应当制定相应政策,更大力度地推广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科技含量高、加工增值度深的商品,限制并淘汰那些资源和要素投入高、附加价值低、主要靠低廉价格占领市场的商品。”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