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 缝机业“阿喀琉斯之踵”
在近日的采访中,“加大创新力度,加强创新广度,加快创新步伐”是笔者听到众多企业参加SCISMA2006归来后最深的一点感触。由于我国缝制机械行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自主知识产权关键技术薄弱,使得高端产品市场仍被外国企业占据着。当前中国缝制机械行业中只有少数企业拥有自己的特色拳头产品,大部分中小缝机企业产品存在技术含量低、质量不高、缺乏核心竞争力等结构性问题。
我国缝制设备的产量占世界缝制设备产量的70%以上,而产值在世界缝制设备总产值中所占的比例远未达到这一水平。 古希腊神话中,阿喀琉斯刀枪不入,而脚后跟却是英雄的弱点。对于我国缝制机械行业来说,创新,就是“阿喀琉斯之踵”。
原始创新是当务之急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不少企业已意识到科技创新才是企业发展惟一的出路,但真正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去却没有把握住创新的核心。特别是一些小企业,本身在科技创新上投入力度较小、科技开发人员力量薄弱、工艺技术落后、生产设备陈旧,他们从市场竞争的末端来拉动资源投入首端,导致了时间速度跟不上,质的提升大大滞后于量的增加。所谓的新产品开发,最终却演变成了部分企业的相互模仿,使得行业中流传着这么一个观点:“创新难,原始创新更难。”
近年来,一方面是国家大力鼓励创新,特别是原始创新;另一方面,是原始创新成果依然寥寥无几。原因何在?用别人的基础核心技术,搞点自己的创新,成功概率高,见效快,符合潮流;而原始创新则要另起炉灶,一切自己来,不仅慢得让人难以接受,而且能否成功都是未知数。两相比较,原始创新需要勇于挑战传统理论的自信与勇气,需要投入不菲的成本,在得到反复验证后才被承认。这对于一些非规模性企业来说,有点不堪重负。
然而,不搞原始创新的后果是惨痛的,企业不可能实现跨越式发展,永远只得跟在别人后头。所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在别人的基础上,借鉴发展,走“差异化”发展的道路固然也是一种发展的方式,但回过头去看,造青的原料蓝的配方是人家的专利,只要你用就得受人制约。当前中国缝制机械行业走的是引进、消化、吸收再利用的路线,以跟随式的模仿生产为主。产品技术主要源于引进,研发工作大多停留在模仿设计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产品较少,原始创新成为当务之急。
自主创新道路多
-
-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