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上海缝纫:一个强势板块的崛起

        编者按:随着世界缝制产业向中国转移,越来越显山露水的上海已经成为国内外缝制商家各方力量竞相争食的天堂。据中国缝制机械协会统计,2005年度,上海缝制机械产业产值为42.1亿元,占全国产值总额的18%,同比增长37%,增幅位居全国六大产区之首。上海一一个强势板块的崛起

     

      离2010年“世博会”的日期越来越近,上海市北外滩的东长治路“缝纫机一条街”拆迁在即。尽管长洽路与新建路相交处的一小部分房屋已经被拆除,但在与它紧邻的缝纫机经销店聚集地,七八十家缝制设备及零件经销商还是不愿意离开。

      在东长治路有着十几年经销经验的蔡鹏洪告诉记者,现在长冶路上的经销商40%以上的都是浙江东阳人,他们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入住这里,对东长治路的形成和繁荣起了很大作用,因此对长治路有着特殊的感情。“如果搬到别处,就势必会流失许多老顾客。”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抱有和蔡鹏洪同样的想法,认为能多卖一天是一天,实在不行再转移阵地。

      据了解,长治路上年销售额上千万的经销商就有10余个,其余的多数也在百万到千万之间。这里的经销商囊括了几乎所有浙江大品牌的代理权,如宝石、通宇等代理商规模都很大,虽然竞争激烈,利润也越来越低,但是他们都不大愿意改行。

      对于这些早早进入上海的第一代缝制设备人而言,他们不愿意再去寻找下一个水草丰美的地方,因为,如今随着世界缝制产业向中国转移,越来越显山露水的上海已经成为国内外缝制商家各方力量竞相争食的天堂。

      国际化必争之地

      由于拥有得天独厚的区域优势、经济环境优势和城市品牌优势,在国际缝制机械行业向中国转移的大趋势下,上海,已经名副其实成为了国内外缝制机械商家的必争之地。

      在来沪投资的外省企业中,要数浙商的热情最高。有数据显示平均每5个外省市在沪兴办的企业中,就有一个是来自浙江。据了解,实力较强的浙江缝制设备企业几乎都在上海设有分公司,如飞跃、中捷、宝石、通宇、杰克等,一些中等规模企业也都纷纷在上海建立了生产基地。

      他们中的大多数认为,与国内其他省区市相比,上海虽没有制造企业赖以为基础的土地和劳动力成本优势,但其在技术、人才、信息、金融方面的优势却为民企的快速成长提供了亟需的营养。“除了拥有大量的商机,这里还是孕育缝制机械研发、管理、销售人才的摇篮。上海是国内最早开始生产缝纫机的,在专业人才严重缺乏的当下,这种资源显得尤为重要。”上海力佳缝纫机有限公司负责人谢建兵的解释反映出外省企业选择上海的普遍心态。而更为长远的考虑是,上海的国际化程度高,区位优势明显,那些纷纷将公司总部迁至上海的企业正打算从这里向长三角、全国甚至全世界开拓市场。他们认为,在缝纫机发展史上,上海缝制机械曾经创造过许多国内响当当的品牌,给用户留下了良好的印象,因此这些企业也都希望“借船出海”创品牌,使品牌能最大程度的全国化甚至国际化。

      与此同时,众多的外资缝企也纷纷抢滩上海,并且其表现并不逊色于国内的缝企。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上海,外资缝企已达数十家之多,其产值更是几乎占据了整个上海缝制机械产业的半壁江山。仅就国际知名缝机品牌而言,在上海落户的就有整机领域的重机、日星、百福、高林、启翔,剪裁领域的格柏、力克、艾斯特奔马,拉布机领域的川上、欧西玛,整烫领域的迈牌、直本等等。

      尽管这些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外资企业在上海发展时选择了不同的道路,但对于未来的发展,他们认为上海将成为我国缝制机械产业发展势头强劲的板块。“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上海完善的配套和大量聚集的高素质人群,理所当然地吸引了这些三资企业的目光。”一位业内人士补充道,“据中国缝制机械协会统计,2005年度,上海缝制机械产业产值为42.1亿元,占全国产值总额的18%,同比增长37%,增幅位居全国六大产区之首。”

       新势力抢占鳌头

       国内外精英企业的风云际会,同时也为上海缝制机械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本土新兴特色产业不断崛起。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