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服装登台国际时尚
- 金秋十月,小王带着他的未婚妻到浙江宁波市区繁华商业中心的雅戈尔中心专卖店,购买结婚穿的衬衫和西服。与小王一样,现场还有好几位宁波市民也正在选购结婚服装。在该专卖店的休闲服饰区,导购小姐正为几位来自北京及西班牙的客商填写购物小票。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十年前,宁波几乎所有商场的高价位服饰均被国外品牌所占据,而今天,无论是男装还是女装,不论高档、中档还是低档,也不管是休闲还是端庄,从几十元到上万元,在国内几乎所有的城市、大部分的商场,以及海外的部分地方都可买到称心的宁波服装。
十年前男装撑起服装节
“红帮裁缝”发源地——港城浙江宁波市的服装业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一百多年前,应港口贸易、海外客商云集着装的需要,率先引进西式服装立体设计、量体裁衣的方式,与中式传统制衣工艺相结合,创造了中国第一套西装、第一套中山装、第一家西服店、第一部西装专著。
1996年,以男装为主的宁波服装业初具规模,宁波市服装企业已达800多家,并形成雅戈尔、杉杉、罗蒙、一休等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品牌服饰企业,年销售量上千万的企业也达10来家。
为进一步加强与国内乃至国际服装业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中国服装业的进步和提高,逐步确立中国服装在国际上的地位,争取更多的服装进入国际品牌,宁波市政府决定举办服装节。
1997年10月,集服装博览会、服装展演、服装研讨、经贸洽谈等活动为一体的第一届宁波服装节正式举行。四天时间里,到会展商241家,其中境外108家,吸引买家5000多名,3000多位公众到会,贸易成交32.3亿人民币。期间,宁波市总投资达1.55亿美元的5个外资项目举行开工投产,11个外资项目举行签字仪式,总投资达5.75亿美元。对外贸易洽谈成交2000万美元。
此后9年,宁波国际服装节每年10月如期举行。十年来,宁波国际服装节的核心宁波国际服装博览会,凭借日益壮大的产业集群优势喝服装文化底蕴,规模不断扩大。2003年,宁波服博会被国家商务部和中国贸促会等单位评为全国37个A类展会之一,并进入全国15个优秀博览会行列。
八年后面对历史拐点
2005年,随着国际纺织品贸易壁垒的不断加剧、全球服装产业一体化加快,以及后配额时代的到来,全国性服装业展会面临重新洗牌,广东、江苏等地及兄弟城市温州,在连续举办了几届服装节后都偃旗息鼓。
在这个历史的拐点,宁波决定将已连续沿用了8年的“宁波国际服装博览会”更名为“中国国际服装服饰交易会”。
“宁波服装节必须依靠产业,服务产业,提升产业,而国际化、市场化、专业化是服装节展会的必由之路。”宁波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大活动办主任俞丹桦说,基于对宁波国际服装节未来的战略定位,宁波将“服博会”改成了“服交会”。这个新的提法一方面使展会定位更加准确,即在宁波举办的国家级展会,更重要的是突出了展会的“交易性”,是国内外市场双相交易的平台,而这正是中国特色的展览会最终与国际接轨的一个方向。
此时,历经九年磨练的宁波服装业,形成了雅戈尔、杉杉、罗蒙、洛兹、培罗成、太平鸟、唐狮、爱伊美、巨鹰等一大批全国知名品牌。2005年中国500个最具价值品牌评选中,宁波服装企业占得六席。
目前,宁波服装得注册商标总数超过3000个,在境外注册得服装类商标超过50个,拥有雅戈尔、杉杉、罗蒙、唐狮等四个中国驰名商标,16个中国名牌。
据统计,宁波现有服装企业3000多家,其中年销售收入上千万元的企业有几百家,产品涉及男装、女装、童装、时装等系列,年产服饰14亿件,占全国约12%。
服装主导多头并进
“目前,宁波上规模的服装企业中,仍埋头做服装老本行的几乎已经找不到了。这些企业跨行业投资所涉及的产业也是五花八门。”宁波市服装协会秘书长张晓峰说。
上世纪90年代初,拥有亚洲最大服装生产基地的“雅戈尔”,当一切逐渐稳固后开始涉足其他产业。首先就是投资“实体化”产业,其中比较成功的就是房地产业,现在已成为该集团的另一主导性产业,其赢利直逼主业。
同为中国服装业的领军企业、被列为中国服装行业销售第3位的“杉杉”,一开始就注重多元化道路和长远发展。1999年12月,杉杉商标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目前,杉杉已初步形成以服装为主业,以高新技术、资本运作为两翼三大版块的现代化、国际化产业集团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