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交锋 国产纺机胜算几何?
- 当中国市场成为世界纺机巨头逐鹿的战场,刚刚落幕的第十届中国国际纺机展与其说是纺机业界群龙聚首的盛会,不如说是多方势力交锋的战场。尘埃落定,也许只有经历这样国际化较量的洗礼,接受国内外专业观众的客观检阅,国产纺机才能在新呈现的竞争格局下明朗自己胜算几何。
国产纺机:与国际接轨
国外展商:响应市场更胜一筹
不知是巧合,还是主办方有意为之,中国最大的各类织机用系列多臂装置、踏盘装置、提花装置的专业制造企业——常熟纺织机械厂有限公司,与世界最著名的开口机械制造集团——瑞士史陶比尔公司的展台面对面“交火”。
“我们能被史陶比尔视为中国市场最具竞争力的对手,说明国产开口装置得到了世界的认可。长方牌开口装置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代表了我国的最高水平。我们有实力与世界巨头同台PK。”常熟纺机董事长汪建明信心十足地迎接较量。
随着国产开口装置技术水平的迅速提高,以往展会上还能见到的不少日本、韩国的开口装置参展商在本届展会上已难觅踪迹,因为国产开口装置已经逐步占据了国内市场的半壁江山。
这样或直接、或间接的交锋在本届展会上频频闪现。国产纺机企业展示的带紧密纺、集体落纱装置的细纱长车都是当今的最新技术;经纬纺机、太平洋机电、昆山凯宫推出的新型精梳机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经纬纺机榆次分公司展出的全自动转杯纺纱机最高转速达到15万转/分;沈阳华岳纺机推出的离心纺纱机,是在环锭纺、转杯纺、喷气纺、摩擦纺基础上的一种全新纺纱技术。国产纺机涌现出来的新设备和新技术,使得中国馆与国外展馆之间不再显得泾渭分明。
“国产纺机在制造水平、机电一体化、智能化方面有了明显提高,产品档次和功能的进步非常明显。国产设备与国际水平接轨的速度之快是本届展会的一个显著特征。”国产纺机在本届展会上的表现得到了国内外专业观众的首肯。他们认为,我国纺机行业已经普遍具备了中高档设备的生产能力,某些设备的技术水平甚至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比如,国产织机的速度现在普遍达到了600~700转/分钟,有的甚至达到了1000转/分钟,而且6000针以上的大针数电子提花机在国内已普遍具有生产能力。国产设备产品档次的整体提高与国外设备已经形成了可以较量的交集。
但是,国内外的专业观众也坦言,国产纺机在某些方面的差距依然很明显。比如外观是最显而易见的差距。外观不仅仅反映了设备材质的好坏以及制造工艺是否精良,它还直接体现了产品可靠性的状况。尽管许多新材料应用于国产纺机的制造,但是制造工艺粗糙导致可靠性差则成为用户选择国产设备的最大顾虑。其次,虽然某些机型的国产设备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能够满足用户生产高档产品的需要,但是国产设备的适应性不高,还不能满足用户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要求。此外,国产设备的关键零部件不过关,在某些关键技术上仍显薄弱甚至缺乏。
与此同时,国外参展设备普遍呈现出向精细化、多功能发展的趋势,许多国外展商还可为用户定做适合于不同纤维的设备系统,这使得国外设备在满足客户多元化需要、快速响应市场方面更加领先一步。
民营企业:异军突起
老牌企业:整体解决方案亮新招
这样的交锋同样在中国馆内部硝烟弥漫。同为以生产棉纺成套设备而著名的马佐里(东台)纺机,在几乎被中纺机和太平洋机电两大国有纺机集团包场的1号馆一层开辟了一番天地。马佐里(东台)展示的棉纺全流程设备与紧邻的国内棉纺设备领导者——经纬纺机展开了势均力敌的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