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本培元 零部件业期待更强势
零部件产业之现状:
低价竞争势头汹涌
就行业特性来看,我国缝制机械行业无论是产品品种、质量、档次,还是行业的技术、工艺、管理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都存在一定的差距。
随着我国缝制设备零部件市场竞争的加剧,不少零部件企业开始利用低价来开拓市场。一位浙江企业老总无奈地说:“有的企业为了争取客户,多低的价都敢报。只要有同行报出来的价格,他肯定比你报的低。我们这样的小企业竞争不过他们,市场也被他们搞乱了。”对于大多数中小型零件制造企业来说,生产状况普遍存在低水平重复投入,难以从根本上提高质量水准的情况。
当今国际上零部件市场的竞争,首先是质量的竞争,其次是价格的竞争。质量稳定的产品可以保持较长的出口时间和较大的出口量,而质量经常出问题的产品则难以生存,所以,零部件出口不能靠低档次、低价格竞争,这不是长久之计。
目前,中国零部件企业正在陷入“低技术含量——低利润率——低研发费用——低技术含量”的恶性循环,如何打破这样的恶性循环已经成为国内零部件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零部件产业之企业:
跃跃欲试涉足整机行业
从今年初开始,缝制设备制造企业面临着—个严酷的事实:各种有色金属的价格一路上升,其中铜的价格更是令人咋舌。
缝制设备制造企业的生产成本对原材料的依赖性非常强,对企业来说,原材料价格的上涨无疑是“当头一棒”。目前记者了解到,在这场原材料涨价风波中,不少整机制造企业都采取了利用零部件生产企业作为“缓冲带”的方法,为企业能够应对原材料上涨的压力争取了时间。
由于近年来零部件企业的数量越来越多,整机企业在零配件的选购上有了广大的挑选余地,所以企业将配件价格一压再压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
随着市场竞争白热化,整机企业必然会根据自己发展的需要,采用更为适合自身的采购要求及最佳采购原则(即用最少的资金采购质量最好、技术最先进、交货期最短)的零部件,而不可能继续卖面子给“关系客户”。
眼见企业的利润越来越薄,整机市场越来越火,不少零配件制造企业也开始尝试“转型”,悄悄“变身”整机企业。“这么多的员工总要吃饭吧!”这是许多零部件企业老总解释企业转型时道出的“苦经”。由于当初是以低价位、低质量的产品竞争打开了市场,所以导致的直接后果是企业竞争力严重缺乏,当受到整机企业价格挤压时,稀薄的利润逼得零配件制造企业不得不寻求新的发展。
福马天津缝纫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杜贵明认为,整机企业与零件企业之间是一种竞争与合作的关系。竞争是市场发展的需要,而合作是推动企业进步的需要。杜贵明表示:“一台缝纫机有上千个零部件,一个企业要全部做下来并不现实,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合作共赢。”
对于整机企业与零件企业之间的关系,行业内也有不同的声音。生产零部件起家的浙江求精缝制机械公司,是台州地区老牌零件生产企业。近年来,求精公司凭借自身雄厚的零件加工基础,准确把脉市场,大胆尝试,由零件生产转向特种机整机生产领域,并投入大量资金,引进人才,成立了研发中心,取得了不俗的业绩。可以说求精公司是由零部件企业转向整机与零件项目同步发展的成功典型。探其成功的原因有二:首先,求精公司所研发的特种机需要的零件大部分能做到自主生产,因此求精公司在整机上形成了较强的成本与质量优势;其次,求精公司大大缩短了整机进入市场后的磨合期,在市场竞争中占得了先机。
归根结底,零件行业想取得话语权,在产业链中取得一席之地,必须走出依靠技术抄袭和产品同质化的误区,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品附加值,这样才能避免企业产品“短命”的现象。
零部件产业之质量检验:
加强质验力度
对于规模型整机企业,严格的零部件的质量检验工序是非常重要的。
天马缝纫机制造有限公司、飞马(天津)缝纫机有限公司以及福马(天津)缝纫机械有限公司并称为天津缝制机械行业的“三驾马车”。福马公司主要做零部件供应,以确保天马公司和飞马公司得到保质保量的零件。福马缝纫机械有限公司技术购买部部长徐永忆告诉记者:“作为专门的零部件配套体系,福马对于出厂前的零部件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确保出厂产品的正品率。但对于许多中小零部件企业来说,在销售旺季时,连基本的产品质量抽检也不能保证。久而久之,行业内形成了一个约定俗成的潜规则——整机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遇到次品零配件可以再返还给零部件企业。”
目前,相当一部分的零件企业仍然局限于固有思维模式,缺少对产品质量的再挖掘、再提升的意识,墨守成规的多,开拓进取的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