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中国服装业的机遇和挑战
简单地说,创意产业就是将一个普通的鸡块变成KFC、将一块布料变成GIOGEO ARMANI
关于创意,全球首富比尔·盖茨曾有一段经典的描述:“创意具有裂变效应,一盎司创意能够带来无以数计的商业利益、商业奇迹。” 2003年,韩国的电影、音乐、手机和电子游戏四大行业有着两位数的增长,出口额超越了钢铁行业。在“韩流”的影响下,韩国跻身到世界文化产业的五大强国之列。英国的创意经济则从首相开始从上到下贯彻发展,到2003年,其创意产业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已经超过了金融业。
创意如何创富
创意产业是智能型产业,是从个人天分中获取动力的产业,是以知识产权的开采和利用来创造财富和就业机会的产业,那么,到底创意是如何创造财富的呢?
以美国迪士尼乐园为例。它不仅创造出米奇老鼠、唐老鸭、小熊维尼、狮子王辛巴等卡通形象,就连中国传统经典文化中的瑰宝《花木兰》的人文创意也成为了迪士尼在文化财富上创新的有力佐证,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美国是如何将普通的生活消遣转变为成功的创意产业模式,使之产生巨大的文化、经济效益的?
简单地说,创意产业就是将一个普通的鸡块变成KFC、将一块布料变成GIOGEO ARMANI,而这个机会来源于两个方面:一个是创新的能力;一个是商业价值裂变的能力。“创新”的概念在现代并不鲜见,早在1912年经济学家熊彼特就提出了这个单词,直至今天,中国已有80%的企业以“创新”为经营理念,融入到企业的管理法则中。但是说来容易做起来难,在现实中,所有的企业依旧在创新缺位的低端竞争中挣扎。
中国服装业能创新吗?
2005年美国时代杂志曾刊登的一篇文章:《中国还能创新吗?》,引发我们深度的思考:在世界服装业竞争环境下,中国还能创新吗?
谈到中国的服装业,有两个非常重要的第一:一是世界第一的“服装制造大国”,第二是世界第一的“服装出口大国”。然而在中国服装制造业如火如荼的虚假繁荣背后,却是用廉价的劳动力和庞大的市场培育国际品牌和养活国外设计师的尴尬真相。拿8亿件衬衫换一架空客的事实,让中国服装业犹如天空里高高飘扬没有方向的风筝,生命线攥在别人手中。为什么中国服装业会如此被动和尴尬呢?最近几年,与美国的经济学者交流分析时,我认为这种处境的造成是基于以下几个原因:第一、中国有广阔的资源;第二、中国有非常廉价的劳动力,吸引着国际品牌的进驻;第三、中国拥有大量先进的进口生产工业设备;第四、中国有非常先进发达的交通设施、国际先进的物流产业;第五、中国有无数趋利的企业,对短期利益趋之若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