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汇率制度改革对江西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对策

      2005年7月21日,央行正式宣布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行改革,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同时人民币对美元升值2%,即美元对人民币交易价格调整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这引起全球广泛关注,虽然2%的升幅不至于对中国和世界经济产生太大影响,但外界普遍认为这是逐步推进汇率制度改革的开端。汇率制度改革一年多过去了,人民币已经累计升值4.6%。一年多来,央行在汇率市场化方面推出了一系列措施,包括扩大外汇交易主体、推出外汇做市商制度、完善外汇衍生品种类等等。汇率制度改革对金融行业相关主体的直接效应不言而喻,但它究竟对江西省经济的宏观层面有多大影响?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从回顾汇率制度改革的历史路径入手,通过实证分析,了解汇率制度改革对江西省经济发展的影响,最后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一、我国汇率制度及其改革的历史背景

      汇率是两种不同货币之间的折算比价,即以一种货币表示的另一种货币的相对价格。汇率制度,是一国货币当局对本国汇率水平的确定、汇率变动方式等问题所作的一系列安排或规定。我国现有汇率制度的形成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

      (一)新中国成立以来至改革开放前的浓厚计划色彩时期。

      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人民币汇率由国家实行严格的管理和控制。这一时期我国汇率体制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即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单一浮动汇率制(1949~1952年)、五六十年代的单一固定汇率制(1953~1972年)和布雷顿森林体系后以“一篮子货币”计算的单一浮动汇率制(1973~1980年)。

      (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入了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的改革开放时期。

      为了鼓励外贸企业出口的积极性,我国的汇率体制从单一汇率制转为双重汇率制,经历了官方汇率与贸易外汇内部结算价并存(1981~1984年)和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价格并存(1985~1993年)两个汇率双轨制时期。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价格并存的人民币双轨制的弊端逐渐显现出来:多种汇率的并存,一方面造成了外汇市场秩序的混乱,助长了投机氛围;另一方面,长期外汇黑市的存在不利于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和人民币的国际信誉。因此,外汇体制改革的迫切性日益突出。

      (三)传统计划经济下的汇率定价到逐步市场化时期。

      1993年11月,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要求,“改革外汇体制,建立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和统一规范的外汇市场,逐步使人民币成为可兑换货币。”1993年12月,国务院正式颁布了《关于进一步改革外汇管理体制的通知》,采取了一系列重要措施,具体包括:实现人民币官方汇率和外汇调剂价格并轨;建立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取消外汇留成,实行结售汇制度;建立全国统一的外汇交易市场等。

      1994年1月1日,人民币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价格正式并轨,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企业和个人按规定向银行买卖外汇,银行进入银行间外汇市场进行交易,形成市场汇率。中央银行设定一定的汇率浮动范围,并通过调控市场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实践证明,这一汇率制度符合中国国情,为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为维护地区乃至世界经济金融的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