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中国制造转型蝶变 结构性升级脚步日渐清晰

      2006年11月18日的北京国际车展上,克莱斯勒集团总裁莱索达在中国自主品牌奇瑞汽车的展区宣布,未来奇瑞将为克莱斯勒代工,在中国生产B级和更小型的汽车,并面向海外市场。这一刻,足以让世界重新审视中国的综合制造水平。

      入世五年后,中国制造的结构性升级脚步正在变得清晰。

      转型、求变

      德意志银行(Deutsche Bank)今夏公布报告显示,中国的出口产品正转向附加值更高的产品。200
    5年以来,中国电信设备、汽车零部件、软件和船舶的出口已增长了30%至150%。相反,在不少领域,那些已经在海外市场占据了庞大份额的低端产品出口停滞不前。估计未来3至5年,中国高端产品出口每年将增长30%至40%。

      在德意志银行首席中国经济学家马骏看来,私营企业的增速比国有企业快得多,许多私营企业已快速转入高端产品,以占有市场并获得利润率。

      与此同时,传统强势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也在不断提高。

      “几乎你想得到的世界著名服装品牌,都在中国有代工生产。”中国贸促会纺织行业分会常务副会长张延恺如是说。在杭州浙江盛宏服装有限公司的车间里,工人们生产着乔治·阿玛尼 (Giorgio Armani)的手工缝制服装,乔治·阿玛尼允许这些昂贵的衣服打上“中国制造”的烙印。

      山东如意集团副总裁丁彩玲说,它的棉纺和毛纺产品分别有近50%和近70%出口。他们的工厂全部采用最先进的进口纺织机械,“德国、瑞士、意大利,每个门类哪个国家的设备最好就组合在一起”。

      中国纺织行业整体研发投入不到销售额的1%,而如意集团则达到了10%。2006年12月14日起,中国将纺织品出口退税从13%下调至11%,丁彩玲说这对如意集团“几乎没有什么影响”,他们毛纺织品的毛利率达到31%,对技术要求更为苛刻的棉纺产品利润更为可观。

      但除去少数佼佼者,绝大部分纺织和轻工企业仍然在反倾销等贸易壁垒中煎熬。中国制造屡屡遭遇反倾销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许多企业仍然依靠激进的定价作为竞争策略。眼下,欧盟委员会正考虑对中国8类纺织品进行反倾销。2006年前三个月,中国纺织品出口平均增幅为20%,对欧出口的产品中数量增长率最高的达到6600%,而价格降幅均超过15%,由此招至西方国家的强烈反弹。

      在国际贸易环境并不友善、国内竞争形势更为残酷的境况下,一批民营企业率先开始了以确保长期生存作为目标的变革。

      这种尝试从被动渐渐变为主动。早年遭遇反倾销诉讼的温州打火机企业,为了提高打火机成本,给打火机加上密码锁的故事已经成为笑谈。如今,中国最大的制鞋企业之一——康奈集团正在俄罗斯建厂以试图规避欧盟的贸易壁垒,康奈还在海外设立了专卖店,后方大力研发、前方大肆宣传的品牌策略让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愿意付出60美元买一双中国制造的皮鞋,而专注制造汽车等速万向节18年的温州冠盛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绕开中间商自行开拓海外销售渠道……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