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垃圾毛衣利益链
- 新闻追踪
连续两日对东莞大朗镇镇中心两条街狂卖洋垃圾毛衣,数量超过百万件的事情进行了追踪报道,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
据知情人士透露,虽然国家明令禁止洋垃圾在国内销售,但洋垃圾毛衣市场还是“购销两旺”,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有巨额利润,贩卖洋垃圾毛衣有着一个完整的利益链。
源头——
走私进来的“洋垃圾”
昨天上午,有知情人士向本报记者报料,讲述了洋垃圾毛衣的来龙去脉。
据介绍,由于国家相关法律严格控制洋垃圾毛衣向中国转移,所以这些毛衣基本都是通过走私进入中国市场的。走私者以极低的价钱从国外卖家手里获得垃圾毛衣,一般情况下是以吨计算价钱的。
而以低价提供垃圾毛衣的国外公司看似无利可图,实际上利润惊人。因为许多国家都强制企业对垃圾进行回收利用,而这将花掉大笔的经费,所以各企业会给垃圾处理公司提供可观的垃圾回收费。
这样一来,向中国提供洋垃圾的公司一方面拿到了补贴,另一方面也从中国进货商手中拿到一笔费用,同时还省掉了垃圾处理必需的费用。
批发商——
打着清仓的招牌批发
当洋垃圾毛衣走私进入中国市场后,走私者将货物提供给了一级批发商,一级批发商再将这批货物转手给开有固定档口的二级批发商。这样的档口是消费者可以在某些批发市场上直接看到的。
二级批发商在自己的档口雇上几个工人,经过简单的去毛,熨烫或者换贴标签程序,洋垃圾变身为了所谓的“清仓货”、“跳楼价”、“进口货”。因为身份的改变,洋垃圾毛衣此时的价格已经不再是按吨、按斤计价,而是按一件毛衣多少钱计算了,批发的价位一般是在每件0.8元~1.8元之间,这时的价格可以是走私者最初进货价的十倍甚至数十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