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纺纱设备蝶变进行时
近日,记者在江苏昆山一家由印尼华人投资的15万锭现代化棉纺厂采访时惊喜地发现,这里整洁的环境让人耳目一新。原以为只有进口设备才能实现无飞花的生产环境,但经介绍才知道,这里大部分的设备居然都是“中国制造”。这套由青岛纺机厂生产的清梳联成套设备,完全采用封闭式生产,使四处扑鼻的飞花得到有效控制,纺纱质量实现优级纱以上的标准,达到了2001年乌斯特公报5%~25%的水平。
在我国所生产的各类纺机设备中,纺纱设备是量大面广的传统产品,生产这类产品的企业也比较多。可以说,近年来,从清梳联、精梳机到并条机……特别是粗纱机和细纱机,我国的各类纺纱设备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改进和提高,并纷纷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上有突破性进步的新产品。在今年10月份举办的第十届中国国际纺织机械展览会上,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中国纺织机械器材工业协会理事长高勇就指出,中国纺织工业的结构性调整促进了纺机业的产业升级,特别是国产纺纱设备目前已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并已走向海外市场。由此可见,从结构性调整中走出之后,国产纺纱设备正在经历一场破茧蝶变。
国产纺纱设备羽翼渐丰
就在上世纪80年代初,为了满足棉纺企业高效高产的需要,国外企业率先开发出了清梳联成套设备,而我国仍然沿袭着传统的生产模式。到了上世纪90年代,国产清梳联成套设备通过引进技术、合作生产研发而成,每套价格仅为280多万元,不仅打破了国外的垄断,而且使进口清梳联的价格也从原来的每套500多万元人民币降到现在的400多万元左右。特别是作为清梳联“心脏”的自调匀整器,也完全实现了自主化产业化。近几年国内企业经过自主开发创新,已将设备从单一的纺棉流程模式,发展成可按用户不同原料、品种、产量要求进行几十种不同配置的流程模式,并形成年产量250套的生产能力。
高档的产品必须有高档的设备来支撑。随着市场对精梳纱需求的增加,精梳设备成为棉纺企业的新宠。为满足客户需求,国内已有多家企业开发生产出中高档精梳成套设备,产品价格只为国外的1/3,其中山西鸿基公司、经纬纺机公司、上海纺机总厂等厂家生产的精梳机,速度可达到280钳次/分~420钳次/分,并可实现1条并卷机供5~7台成套配置,年销量达2000台以上,与其配套的自调匀整高速并条机也已批量生产。此外,自动络筒机通过引进技术合作生产后,经不断地再创新,如今设备已达到国外同类机型水平。近几年国产自动络筒机年生产销售量超过250台,2006年预计将达600台以上。目前,机电气仪一体的自动络筒机也正在研发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