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企”字无人就是“止”——社会责任建设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

       上世纪20年代,CSR在资本不断扩张而引起一系列社会矛盾时被人们提起,并成为当时全球范围内一个共同的话题。近年来,CSR在我国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有关话题的讨论相当激烈,褒贬不一。

        所谓  “CSR”(Corporate  socialresponsibility)称为企业社会责任,是指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的责任除了为股东追求利润外,也应该考虑相关利益人,即影响和受影响于企业行为的各方利益。其中,雇员利益是企业社会责任中最直接和最主要的内容。

        上世纪80年代经济全球化进程开始以后,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开始旧事重提,并逐步形成了“企业的社会责任运动”。作为全球价值链一环的“中国制造”企业也开始加入CSR阵营。“珠三角”等地区的出口型企业首当其冲,而对于出口贸易频繁的缝机行业,CSK建设着实已经成为不可规避的问题。有专家指出,企业应看到,低成本虽然有效,但已经快走到了尽头,中国的制造企业必须进行转型,而注重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则是关键一举。面对转型,加工企业以利润微薄为理由抵制社会责任也是站不住脚,任何理由都不能成为违反法律的借口。

        尽管如此,对于CSK我们依然需要正反多面予以了解和观察。

      以人为本  应对“技工荒”

        企业的每一个举措都应该具有或多或少的目的性,当大家都意识到了CSR重要性的时候,企业所关心的便已经远远不是CSR本身,而是执行CSK能给企业带来的收益,尤其是较明显的收益。因此,对CSK持肯定态度的人认为企业要抓住CSR运动的契机,把以人为本做到实处,做到细节。也有专家指出,以人为本作为CSK的一部分,只要实施得好,应该可以成为企业应对“人才缺失”和“劳工贸易壁垒”的良策,且一举两得。

        笔者了解到,随着缝机企业“技工荒”现象的出现和蔓延,伴随着出现的一个情况是,各地区不断调高自己的最低工资标准,以吸引工人。这无疑是一个好现象,工人有了选择的空间,工人的利益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但是,仍没有一种正确的方式引导企业如何去做。很多企业也把最低工资作为制订工资水平的标准线,而员工其他的一些基本要求还未能达到,简单的调高最低工资标准只能短时间解决问题,对于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是无济于事的。

        惟有把“人”作为发展的主体才会让“技工荒”问题得到遏制,“企”字无人就是“止”,企业所创造的所有价值到最后还是由社会的主体——人去使用和再创造的。如果一个企业在发展中只看重短期的私人利益,而不注重长期的资源积累,则无论如何不会在企业之林中占有一席之地。缺乏社会责任感的企业一般都缺乏凝聚力和号召力,相反,一个具有深厚社会责任感的企业是不用担心人才流失,尤其是核心技术工人的流失。

        这样浅显的道理要企业领导接受和实行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在我们缝机企业群体里便需要是一个认知的过程。看到了艰难,我们更要有逆流而上的精神。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