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展览的行业合家欢——浅谈CISMA展品的多元化
“成功展会的看点之一就是参展商的产品种类在此行业的各个方面、各个具体细分环节上都有所体现,使展会真正意义上成为‘走百家不如走一家’的交易平台,成为行业内采购的盛会。
如果能真正做到这一点,展览会也便成功了一半”。在“SCISMA2006”成功举办之后,中国缝制机械协会副理事长、上海华联缝纫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胡淼海如是说。
就缝制设备展览会来说,评判一场展览成功与否,首先看展品的种类是否齐全。无论是不同档次、不同品牌的在工艺流程上的整机、零部件等“硬展品”,还是相关软件、媒体、服务在内的“软展品”,都应有所体现。这关系到专业客户质量和数量,在一定程度上,也就最终决定了展览的成功与否。所以,参展商产品的多元化、多样化成就了“一站式采购”和“走百家不如走一家”的展览格局。
CISMA在缝制设备类的专业展会中脱颖而出,无论从规模上、交易量上,或展览产品的种类数量上都独领风骚。在20年间的时间里,CISMA发展成为具有相当高度的专业化水平的国际大展。2007年,CISMA在规模上更将突破10万平方米,一个颇具规模、充满期待的盛大展会即将拉开帷幕。
CISMA在参展品种的多元化方面同样体现得淋漓尽致,记者特作此文以述其详。
同台竞技 国际、本土企业棋逢对手
随着缝制设备行业国际化水平的不断加深,越来越多的国外产品进入中国大陆市场。
国外企业产品的介入对国内缝制设备行业形成了冲击也带来了机遇。然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国外产品所带来的高端技术和科学的经营管理理念为国内缝制设备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国内缝制设备品牌在需求差距和强大的竞争面前对自身的反省才能够更为强烈,才能够激发出不断创新和发展的动力。一个企业国际化水准的发展首先需要一定高度的国际化眼光,一种国际化的高瞻远瞩。只有通过在与国际同行不断交流、沟通,甚至争辩、竞争以后,才能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成就企业在国际市场上与国际品牌平分秋色的可能。
作为缝制设备专业展览会,CISMA搭建了一个绝佳的交流沟通和竞争平台,来自国内外各类企业在历届展会上竞相登场。在CISMA展会上,有来自兄弟、重机、力克、格柏、飞马、大和等国外品牌;也有来自祖国宝岛台湾的天王星、白金、金轮、高林;更有来自中国本土的标准、上工、飞跃、中捷、宝石、杰克、通宇、天工、常工、美机等企业。中外企业齐聚一台,同台竞技。无论从展台的搭建风格,从展览产品的性能,还是从展会现场的大幅广告画面设计,中外之别立见焉。
中西合璧的展览格局意义在于一方面能让业内人士及时地了解最新产品,呼吸到行业的新鲜空气。从一定程度上了解企业的发展程度和更为客观的自身市场竞争力,以及捕捉缝制设备的最新发展动向,从而提供给了企业更为合理的市场定位依据。另一方面,对零部件商来说更有着导向性的指导意义,避免了盲目的生产所导致的资源浪费和恶性的资源配置。同时,对服装企业而言则有了更多的选择余地,以优质的设备满足在劳动力日渐紧缺、客户更为挑剔的形势下,提高企业生产效率的要求。
这种良性的互动交流,使买卖双方从中得到更为准确的需求信息,能够更好地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鉴于此,无论是缝制设备企业还是服装生产企业在展会中面对着壮观的设备盛会都是不虚此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