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踏:以草根精神打造国际品牌
- 信息社会瞬息万变,“眼球为王”彻底颠覆了“内容至上”的观念,各大品牌敏锐地捕捉着这种变化,也将抢夺“眼球”的战役推向白热化,花样繁多的广告创意应运而生,而观众却用操纵遥控器来对抗充斥荧屏的广告。但一部刚刚诞生运动气息十足的TVC却聚拢了目光,抓住了“眼球”——挂满汗水的面庞,健康爽朗的笑容,没有造作,没有明星,朝气蓬勃的普通人、地地道道的草根族形象地传递出永不止步的草根体育精神。背景音乐中,Q u een乐队的一首《W e a re th e ch am p ion》也让人激荡,久久不能平静。此则TVC不仅精彩,也传递出其广告主安踏以草根精神打造国际品牌的美好愿景。
提及各大体育品牌进军全球市场的营销策略,人们最先想到的也许是体育品牌的广告词。如耐克的“Ju s t d o It”、阿迪达斯的“N o tin g is im p o ss ib le”,当然还有安踏的“永不止步”。然而在这些风格迥异的广告词背后,却反证这中西文化精神的差异。
众所周知,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文化追求张扬、外露,而代表东方文化的中国人相比之下则更崇尚艰苦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事实上,张扬外露的美国精神让西方体育品牌在我国市场上占据了重要地位,也为这些品牌在中国水土不服埋下了隐患。
从“Ju s t d o It”到“N o tin g is im-p o ss ib le”,这些西方体育品牌毫不掩盖展示妄为的个性主义。尤其是耐克,自1978年诞生以来,耐克依靠这种美国精神后来居上,超过了曾雄居市场的阿迪达斯、彪马、锐步,被誉为是“世界新创建的最成功的消费品”。1986年,耐克在一款充气鞋垫的广告中,采用了著名甲壳虫乐队演奏著名歌曲《革命》,反叛图新的节奏和旋律,形象地传递出了嬉皮一代的个性和特点,也迎合了刚刚出现的健身运动的变革之风和时代新潮,成为当时美国精神的突出代表。随后,以打造美国精神为目的,乔丹、巴克利、阿加西、坎通纳等象征时代精神的“英雄”成为耐克品牌营销中的主角,也引发了一轮又一轮追捧的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