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壁垒 考验缝企人才实力
11月,业界传来喜讯,缝制设备行业有两家企业第一批通过了欧盟有毒有害物质禁用指令(英文简称ROHS),一是通宇控股集团,一是大洁王公司。这标志着行业在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自今年7月1日正式实施以来,颇受业界关注的欧盟有毒有害物质禁用指令(英文简称ROHS)就一直成为了悬在业界众多企业头上的一把利剑。许多缝纫机制造企业积极研究对策,寻找一条突破欧盟国家“绿色贸易壁垒”的捷径。为此,不少缝制设备企业为保证产品能够满足欧盟环保指令的要求从而进入欧盟市场,纷纷招募高科技复合型人才加盟企业研发部门,对缝制设备相关技术进行积极的探索,通过提升企业技术标准来应对ROHS指令的困境,加快产品向国际高端市场进军的步伐。
于是,人才问题,再次引发行业关注。
绿色壁垒带来的负面效应
近年来,我国对外贸易有三大障碍:即知识产权、反倾销和技术贸易壁垒。其中受到技术贸易壁垒,特别是绿色壁垒影响严重,造成的经济损失很大。
早在2003年,欧盟公布了欧洲议会和欧盟部长理事会共同批准的ROHS指令,以降低电子设备所含有害物质对环境的影响。ROHS指令要求在今年7月1日之后在欧盟市场销售的产品,所含六种对环境有害物质:镉、铅、汞、六价铬、多溴联苯及多溴联苯醚的含量,除镉的限量标准为0.01%,其余五种均为0.1%;ROHS指令涉及的产品范围相当广泛,几乎涵盖了所有电子、电器、医疗、通信、玩具、电动工具等产品,它不仅包括整机产品,而且包括生产整机所使用的零部件、原材料及包装件,关系到整个生产链。
据统计,我国受技术贸易壁垒影响遭到的损失达400多亿美元,我国每年约有90亿美元出口机电产品受到有关《臭氧层保护国际公约》的限制而被禁止生产和销售,还有80亿美元的出口产品受到国外绿色标志制度的影响,240亿美元的出口产品达不到发达国家环保包装要求而受到间接影响。中国是全球制造业大国,也是产品出口大国,出口总量的70%以上涉及ROHS指令。
高端人才数量少留住难
“突破绿色壁垒,需要相应的高端技术人才,我们看好的是国际高级营销人才,而且懂得国际法和欧美等国家的法律。”通宇控股集团董事长秘书杨隽斌表示。但他认为,这种人才很难培养,也很难留住。这也是大部分企业的一块心病。
据中国缝制机械协会近年对行业多家骨干企业进行的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缝机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在员工总数中所占比重偏低,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目前我国缝制机械行业的从业人员结构不合理,高级技术1人匮乏。有的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比例甚至不足企业员工的2%,这与拥有高级技工比例达35%的发达国家缝制设备企业相比相差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