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大陈:衬衫之乡“变身”服饰名镇
- 十多年前,义乌市大陈镇集中优势兵力,靠衬衫单一品种打天下,赢得了“中国衬衫之乡”的美名,并且培养了数以百计的百万、千万富翁。五年前,靠单一品种征战国内、国外市场的大陈衬衫产业开始陷入同质竞争、竞相压价的苦战。而在五年后的今天,大陈镇的衬衫产业已经漂亮地“变身”。大陈镇党委书记刘金土说:“大陈要加快建设现代化生态型服饰名镇步伐,力争到2011年基本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
【样本】能达利的五年博弈
1996年,现任中国时装(新加坡)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浙江能达利集团董事长的陈溪见创立了“能达利”;1998年,“能达利”品牌成为“浙江省著名商标”; 1999年“能达利”衬衫首次出口海外市场。在公司初创的前五年,作为大陈衬衫业的龙头企业,“能达利”走的是传统的发展之路。
面对衬衫产业变局,从2001年开始,“能达利”扛起了大陈服装企业创新发展的大旗,首先通过“特许经营”的商业模式,在国内布设上千个“能达利”经销网点,逐步完成从赚取加工费到让品牌成为赚钱机器的过渡。接下来,“能达利”开始“三级跳”:2004年,“能达利”衬衫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 ;同年底,“能达利”股票在新加坡证券交易所上市;最近,能达利集团全资子公司中国时装(新加坡)控股有限公司又正式在德国的柏林、法兰克福、慕尼黑三个证券交易所同时挂牌上市。
能达利集团全资子公司中国时装控股有限公司分别在新加坡和欧洲成功上市,成为我国唯一一家在两地上市的服装企业。
【数字】最大服装外贸基地
服装衬衫行业成为义乌市大陈镇的支柱产业已有十多年历史。作为“中国衬衫之乡”,大陈镇共有工业企业500余家,拥有先进服装生产流水线1600余条,日产衬衫60余万件,如今,涉足内衣、西服、休闲服、茄克、运动服、T恤等产品领域的大陈服饰企业,正从过去的产业困局中破茧而出。
预计到2006年底,大陈镇国内生产总值将超过11亿元,年均增长14.5%以上;财政收入1.1亿元,年均增长17.5%;农民人均收入6330元,年均增长8%。经济的发展得益于支柱产业的贡献,目前大陈服装产业结构不断提升,规模以上企业达80家,产值占全镇工业总产值的53.8%。
品牌战略在大陈成效初显,大陈被认定为浙江省衬衫商标品牌基地,已拥有中国名牌产品一只,国家免检产品4只,浙江省著名商标和名牌产品5只,金华市知名商标和名牌产品9只。2006年,大陈服装外贸出口交货值预计超过18亿元,比2001年底增长近12亿元,已成为义乌的服装品牌汇聚地和最大的外贸出口基地。
【远景】人均纯收入早日超万元
“到2011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突破一万元。”这是大陈镇党委、政府今后五年“远景”预期目标中的一个关键数据。大陈镇党委、政府筹划着引导企业加快产业升级,打造大陈服装整体品牌。深入实施品牌战略,鼓励企业争创知名品牌,五年内争创若干个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产品。有了强势的产业支撑,老百姓的腰包自然会更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