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升值 出口退税率降低 出口企业转型不易
随着人民币持续升值及出口退税率降低,传统出口企业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摩根士丹利首席经济学家斯蒂芬·罗奇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中国经济要真正站稳脚跟,必须调整经济结构、扩大内需,舍此别无他途。对传统出口企业而言,巨大的国内市场正向他们招手,人民币持续升值的压力也迫使他们回归国内市场,但不少出口企业表示转型不容易,回家的路并不好走。
据广东省进出口商会会长徐德志介绍,很多过去纯粹做出口的企业现在都有了掉转船头做国内市场的念头。他们面临的主要压力有三:人民币升值,外销价格优势下降;国家出口退税幅度下降,利润降低;反倾销越演越烈,国内企业多败诉。
人民币升值外销价格优势下降
自去年7月汇率机制改革以来,目前人民币升值幅度约为3%。12月14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突破7.82的关口,至 7.8197。徐德志表示,相对于人民币兑美元8.3比价时,目前出口企业至少损失了8%到9%的利润。
对此很多企业深有感触,广州"万力"轮胎总经理邹勇智表示,今年他们因为汇率问题至少损失了2000万元。国内最大的制笔企业贝发集团总裁邱智铭表示:"人民币升值,石油价格的不稳定造成原材料(塑料、油墨)等提价也给我们出口带来很大影响,依赖出口的贝发在去年和今年上半年都受到了人民币升值和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影响,汇率变化让贝发损失了2000 多万元,今年前4个月铜价的上涨也让我们蒙受了2000 万元的损失。"
调整出口退税税率利润降低
今年9月,国家调整了多种商品的出口退税税率。
业内资深分析人士认为,对纺织品出口企业而言,出口退税率的降低无疑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也是加速他们回归国内市场的因素之一。但从长远来看,税率的下降,将有利于纺织企业加快改变以量取胜的竞争模式,将是考验中国外贸企业"议价"能力和产业升级的一个难得机遇。
反倾销越演越烈过400亿美元商品受影响
此外,越来越多的反倾销案件也使中国出口企业苦不堪言。目前世界上每7起反倾销案件中就有1起涉及中国,这使得中国连续10年成为遭遇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每年约有400亿到500亿美元的出口商品受影响。
商务部世贸司司长张向晨表示,随着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不断增长,预计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中国面临的贸易摩擦数量还会呈上升趋势。
今年以来,涉及广东企业的反倾销调查案件就有17起之多。
回归国内市场要过多道坎
然而,对这些做惯国外市场的出口企业来说,向国内转型也出现了一些不适应症。首先是市场还不够成熟,少数行业仍处于无序竞争状态。
据广东省食品出口集团总经理施逸伦介绍,一瓶"珠江桥"牌御品头抽酱油在香港可以卖到21元港币,一瓶小小的150ML"珠江桥"牌酱油在瑞典也可以卖到18瑞典克朗(约合18元人民币)。但在国内市场上,一些小作坊生产的酱油才卖2元一瓶,也声称是用黄豆酿造的,极大地扰乱了市场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