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门“现象”
- 服装是虎门的特色产业,虎门服装也是整个中国服装行业的一个典型,不论是产业集群,还是服装市场;无论是产业理论还是实践经验,虎门的动向都是业界关注的焦点
11月14日,为期5天的第十一届虎门国际服装交易会成功落幕,虎门再一次吸引了服装业界的目光。
发展战略:“服装兴镇”
虎门服装发展到今天的规模,走过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有着自己独特的发展模式。
“先有市后造厂”,是虎门发展模式中的一个鲜明特点。虎门服装业的发展源于自发形成的集市,1993年,虎门镇政府将临街依巷的商户全部集中一起经营,建造了大型专业服装商场“富民商业大厦”,富民时装城的建成开业并成功运营,成为虎门服装产业发展的助推器。
1995年,虎门镇委、镇政府坚定不移地将服装产业作为支柱产业,明确提出“服装兴镇”的发展战略。为了打造虎门服装形象,提高虎门服装知名度,虎门镇从1996年开始每年举办一届中国(虎门)国际服装交易会。 “交易会的成功举办,确立了虎门在中国乃至国际服装市场的地位,使虎门成为全国闻名的‘中国女装名镇’。”虎门镇委书记钟淦泉指出。
而实施品牌发展战略是虎门服装发生质的飞跃的一个重要拐点。2002年,虎门镇启动了品牌发展战略,并出台了相关奖励措施。这个被媒体广泛称为“百万奖名牌”的政府行为很快便初见成效,并逐年有新的突破。目前,虎门已有“中国驰名商标”1个、“中国名牌产品”3个、“国家免检产品”12个。
进入21世纪,虎门服装已由“量”的积累开始上升到“质”的突破,已由低层次的规模扩张,发展到产业结构调整提升;由本地经营发展到国内外网点销售、连锁经营;由“无牌、贴牌”发展到“自立品牌”,再到“创造名牌”。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虎门服装业已经形成了颇具规模的产业集群,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服装名城。就在刚刚揭晓的“影响中国——中国纺织服装传媒大奖”名单中,虎门一举夺得“最具影响力纺织之都”、“最具影响力专业展会”和“最具影响力专业市场”三项大奖。
以纯董事长郭东林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虎门十年前的规划今天都实现了!”
事实上,虎门今天的成就正是十年前的蓝图;虎门今天的繁荣来自于十年前的憧憬;虎门今天的布局始于十年前的规划。
而在虎门服装行业发展规划以及运作过程中,虎门镇政府所起到的作用举足轻重。
从建起全国第一个旋转上落式专业服装批发商场——富民商业大厦,到成功举办十届中国(虎门)国际服装交易会,再到政府“悬赏百万”鼓励企业争创驰名商标,镇政府积极为服装业发展筑巢、搭台、造势,提供连通国内国际的宽阔平台。
“虎门镇政府在服装业发展中的角色,就是‘有所为有所不为’。”虎门镇副镇长潘继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他指出,政府做的是给服装业发展提供一个好的机制和空间,提供企业个体不易自发组织的服务,再辅以“到位不越位”的管理,较好地贯穿“民有、民营、民享”的民本理念。
回想总结虎门脱颖而出取得的成就,虎门镇委书记钟淦泉表示,“虎门不贪大求全,只是选好了适合自己走的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