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用人环境 健全企业制度——2招突围家族企业之困
在我国缝制机械行业中,90%的民营企业采用了家族制的经营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企业的先期运作成本相对较低、家庭成员之间的凝聚力较强,能够全身心投入企业经营,各方面的优势资源能够在前期快速推动企业发展,有利于企业占领市场,取得初步成功。可以说“十五”期间我国缝制机械行业的大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得益于这种模式的成功。“在中国现有的法制环境和文化环境下,家族制企业的诞生有其内生性和必然性。”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金祥荣教授曾这样明确表示。
在企业创业初期,家族制经营模式能够推动缝机企业迅速发展,但是笔者通过实地采访发现,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家族制经营模式在管理上的滞后与企业快速发展的矛盾逐渐显现在用人环境建设、领导接斑人选择培养等问题上,并成为家族企业发展的瓶颈。而如何改善用人环境、健全企业制度等问题就成了众多家族制经营的缝机企业共同关注的热点。
用人环境有待改善 惟才是用是出路
据笔者了解,我国缝机业中家族经营的企业大多是由创业者掌管大权,次要的管理职位则由其家族成员担当,但目前这些身处管理层的家族成员整体素质、管理能力参差不齐,他们对企业做大,以及不断发展所需要的专业化和规范化也缺乏相应了解。在这样的背景下,吸收大量的专业管理人才进入公司管理层,将现代企业制度引入家族制企业,并将这二者有机地结合,就成为企业专业化和规范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现实情况是,在中国缝制机械行业内,家族企业的管理者们虽然深知企业因管理人才匮乏而严重地制约了企业持续发展,但却又难以建立有效的用人环境来改善这样的现状。有行业人士分析其中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首先,家族企业的老板们难以给予“外来人才”足够的信任,这是最突出的问题,也最难解决的问题。
企业家族化经营都是以家族成员的忠诚为纽带,管理者之间相互的家族关系保障了企业的安全,这不仅是在我国缝机业中,甚至是整个中国各行业的家族企业都有这样的特点。
另外,部分企业老板认为,企业的资产是家族的,出于对资产安全和事业延续的考虑,自己不可能完全放心地将艰苦创下的一份家业交给外人去经营。笔者就曾听到过这样的故事,有一位台州缝机生产企业的老板到上晦聘请了一位管理经验丰富的老师傅去帮助他管理工厂,但就在这位上晦师傅来到企业之后,厂里的车间主任就放出“三个月之内叫他走人”的话,结果不出两个月那个上海师傅就自己主动离开了企业,而原因是该车间主任就是老板的亲戚,这位上海师傅的管理触动了该车间主任的利益。
在谈到家族经营的弊端时,一位在台州某家族企业内工作的“外人”也曾很明确地对笔者说;“企业老板只信任他家族中的人员,把这些人的意见放在首位来考虑,而且这种思维模式已经在他脑海里根深蒂固,很难扭转。例如,当今缝制机械行业的技术发展趋势是机电一体化,而我们企业中惟一一位学机电一体化的研究生在到企业工作了半年后也离开了,其原因就是得不到老板的重用。”
其次,目前我国缝制机械行中的整体薪酬水平偏低,难以有效地体现员工的价值。对于行业内薪酬的问题,曾有业内人士这样感叹:“众所周知,中国缝制机械行业是一个微利的行业,这就决定了行业整体的薪酬水平偏低,难以有效地体现从业者的价值厂据笔者了解,目前一般的家族企业老板更愿意花高薪聘请技术人才和销售人才,而对于其他职位的人才则不太重视。例如,一个中等偏下规模的家族企业为生产主管开出的月薪为三千元到四千元,加上分红也就是每年五万元左右。这样的薪金水平与中国缝制机械的整体规模有些不相称,这也是业内家族企业难以留住人才的主要原因。
要想打破这样的发展困局,企业领导者必须做到惟才是用,为优秀人才提供相应薪酬福利和待遇,并创造一个充分展示自身才华的工作环境,这样才能消除家族制经营管理给企业带来的负面影响。
惟才是用,具体来说就是企业老板要消除对于家族外企业员工的“不信任感”,给予他们足够的信任和权利,让他们在一个和谐的工作环境中充分展示自身才华。在这一点上,新杰克集团总经理郭卫星深有体会。他回忆到,当初从通过招聘成为杰克公司的普通工人,一直到现在成为了公司的总经理,他的成功除了其个人的努力外,也与杰克公司领导人的现代化企业理念和惟才是用的用人制度分不开的。杰克公司给予郭卫星充分的信任,为他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薪资待遇,也为他创造了一个展示才华的舞台,同时郭卫星也用自己的行动回报了杰克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