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绿色壁垒”这道坎
有数据统计显示,早在1999年,全球“绿色消费”总额就已达三干亿美元之多,有近八成多荷兰人、近九成美国人,以及九成的德国人在接受相关机构调查时表示,在购物过程中会考虑消费品的环保因素。而如今,世界各国的环境保护浪潮兴起,特别是欧洲、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和各种环境标准,建立起了一道道限制和阻止外国商品进入本国(地区)市场、保护本国(地区)产品市场竞争力的“绿色贸易壁垒”。
如今,“绿色壁垒”广泛的影响力迅速扩展到全球范围内贸易的各个领域,其标准繁杂苛刻,以及较大的争议性,引起我国众多出口企业的广泛关注。
让环保意识渗入企业文化
在我们工业产品出口中,产品的整体技术标准并不高,更很少关注到“绿色标准”问题。随着欧盟、美国等国家或地区的“绿色标准”不断提高,我国出口的机电、纺织等产品受到了更多限制。对于机电产品,欧盟近年来制定了《技术协调和标准新方案》,实行了CE标志认证制度,规定其成员国有权拒绝未贴“CE"标志的产品入关。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和德国也相继对电子、机械和电器产品实行认证制度,因此对我国机电产品的出口造成了一定影响。
为此,2002年国家质检总局、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科技部等七部委联合发出了《关于推进采用国际标准的若干意见》,其中要求相关行业在制定行业和地方发展规划,确定重大技术和设备引进及改造,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国家重点工程项目、确定名牌产品以及审定免检产品时,实行符合国际标准的产品优先的原则。同时运用《贸易技术壁垒协议》中对法规、标准、合格评定程序的制定,以适度保护国内竞争力较弱的机械产品。从机械工业来说,要着重于从安全、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质量标准难度较大),对某些产品实施生产许可、产品包装、使用说明和原产地证明等措施,以规范市场竞争秩序,抑制国外某些商品过量进口的冲击,促进国内相关产品的发展。
在进一步推动我国缝制机械企业开展国际质量管理认证(1S09000)、国际环境管理认证(1S014000)和产品认证工作,以及提高产品和企业品牌竞争力方面,我国缝制机械行业的众多骨干企业起到了表率作用。中捷公司成立中捷股份环境体系认证领导小组及贯标小组,通过全面、系统的质量管理和环境管理培训,在基层管理中深入开展培训的宣传贯彻工作,并组织班组成员系统学习IS014000理念,促使员工环境意识不断提高,环境观念不断增强。中捷公司全体员工时刻关注环境保护,积极推进环境管理体系发展,使IS014000标准的思想“长”在企业的各项管理活动中,形成一种新的企业文化,以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对此,其他企业也纷纷重拳出击,在企业内部深入开展相关认证工作。
除了加强自身环保理念的培养外,企业也应该积极地为自己寻找出路和对策,如通过与外商尤其是与跨国公司的合作、合资或收购、兼并、投资等方式绕开壁垒。在跨国合作中,企业可以利用国外公司先进的技术标准以及其营销渠道,成功地跨越贸易壁垒。另外,企业还应该积极研究贸易伙伴过的贸易壁垒案例,及时掌握相关信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应对。例如,几年前,我国温州等地生产的打火机每只价格不超过2美元,因其价廉物美而畅销欧盟各国。欧盟为了保护其相关企业的利益,以安全为由制定了新的安全标准。新安全标准中规定,价格在2美元以内的打火机必须有自锁装置,以此限制我国生产的产品进入其市场。这个标准的出台,严重影响了我国许多企业的产品出口,但有的生产企业在得知这一信息后,立即组织力量进行技术攻关,研制开发出了具有自锁装置的新型打火机产品,就这样依靠自己的力量冲破了欧盟国家的贸易壁垒。
除了认证和技术合作两条途径之外,企业也不能忽略一些具体的环保清洁生产工作,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颁布后。据了解,在我国缝制机械行业中,如飞跃等部分企业已专门成立了清洁生产领导小组,在加强环保宣传培训的同时,制定了清洁生产审核工作计划表,并明确了每个工作阶段的工作内容、工作成果、完成时间和责任部门。2006年12月1日,飞跃公司清洁生产工作通过了由浙江省台州市区经贸委、环保局等相关部门领导、专家组成的验收组的验收。在听取了飞跃公司工作汇报和经过实地查看后,验收组的专家们一致认为,飞跃的清洁生产工作自实施以来取得了明显效果,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达到了验收标准。
在“社会责任运动”中,无论是否已经遇到“绿色壁垒”,缝制机械制造企业都应该通过有计划、有步骤开展工作,在节能、降耗、减污等方面较好地完成设定目标,实现了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三统一”,从而促进了企业的持续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