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邱继宝 “飞跃”本色

      从一个家庭小作坊,到跻身为集科研、生产、国际贸易为一体的跨国经营的大型企业集团,飞跃集团用了短短十几年时间;同样对于邱继宝而言,十几年间,他从一个修鞋匠,到成为跨国集团公司的董事长,这些无论对企业和个人而言,都不能不说是一个飞跃。

        12月7日,亚洲制造业论坛在北京举办,备受关注的“2006中国制造业十大创新人物”揭晓,飞跃集团董事长邱继宝与联想控股董事局主席柳传志、海信集团董事长周厚健、长虹集团董事长赵勇等制造业领袖人物榜上有名。据组委会介绍,举办此项评选活动目的是为了表彰在我国制造业领域坚持自主创新、而且成绩突出的企业家,以推动我国制造业提高核心竞争力,促进我国制造业从传统模式向现代模式的转型。飞跃集团董事长邱继宝上榜,这是对飞跃集团和邱继宝本人成就无可争辩的证明。

        有人说,邱继宝的个人经历是中国千千万万民营企业家成长的缩影,而他所带领的飞跃集团走向世界的成功路子,正是千千万万从事着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发展样板。邱继宝,这个黑黑瘦瘦的台州汉子,这个一手缔造了世界“飞跃”神话的企业家,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穿越层层叠叠耀眼的光环,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样一个最本色的企业家,也一同感受由他带领的“飞跃”本色。

      “飞跃”成长  永不服输

        2005年8月底,中国国际缝制设备展览会上,邱继宝可谓出尽风头,由他率领的“飞跃军团”与世界著名品牌同台竞技、大放异彩,一批智能化、自动化、机电一体化的缝制设备在中外客商和同行中引发了轰动效应,打响了“中国制造”。来自日本“重机”、“兄弟”、“飞马”和韩国“日星”等一流的国际缝机企业,无不对“飞跃”依靠科技创新壮大企业和注重掌握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表示由衷的钦佩。

        从1986年只有五间平房的家庭作坊起步,到成为今天中国缝制设备行业的领跑者,并在国际同行中拥有越来越多的“话语权”。这个奇迹的背后,是邱继宝永不服输的个性。   

        建厂之初,邱继宝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跑到上海缝纫机研究所请专家指导。当他用自行车把一位工程师从轮船码头接到厂里,人家却连连摇头,觉得差距太大,难以合作。短短三个月后,那位工程师再到厂里,被拔地而起的新厂房和新设备惊呆了,当天便答应与邱继宝合作——由上海缝纫机研究所负责监制,并派出工程师帮助技术把关、开发新产品。

        为了使自己的产品能打出国门,他从广州赶到深圳的罗湖口岸。凭着自己的判断,他花了500元人民币请一位香港老太太代买了一本香港的黄页电话簿。通过电话簿,他与香港国际经销商展开了信函“外交”,并获悉“飞跃”的产品在中南美洲等不发达国家可能有市场。于是,他背上缝纫机,带着从省外办借来的一位翻译,踏上了去拉美等国的推销之路。当年,“飞跃”在这些地区的销售额达到创纪录的两万美元。邱继宝初战告捷。从此,“飞跃”迈开向全球市场进军的步伐,提起当年创业的往事,邱继宝笑称自己的国外市场是“背”出来的。

        1994年“飞跃”在拉美地区的局面刚刚打开,墨西哥的经济危机便迎面而来。“飞跃”在拉美的销售立即被笼罩在阴影之中。此时,对市场变幻早有准备的邱继宝没有等待,又竭尽全力做起了东南亚和中东国际市场的文章。而1996年的“黑色岁末”,很多“飞跃”人仍然记忆犹新。因为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公司订单骤减、货款难收,老客户避而不见……刚刚在东南亚市场站稳脚跟的“飞跃”再遭重创。

        困难来了,怎么办?商海行舟,不进则退。经过无数个不眠之夜,邱继宝把思绪一一梳理,冷静地对现状作了分析。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诸如政局动荡、汇率波动等风险,势必带来经济和市场的不稳定。而要保持发展,摆脱过度依赖发展中国家市场的被动局面,惟有加大技改投入和科技创新,开发符合发达国家要求的高档产品,从而为占领欧、美、日市场创造条件。

        “解决困难,惟有发展”,这是“飞跃”人一贯秉承的宗旨。为此,邱继宝一方面收购日本的一家小型工厂,聘用了德、意、日等国的缝纫机专家和科研人才开发高新产品;另一方面,从美、日、韩等国引进百余套世界先进的生产设备。这两项举措,一下子将“飞跃”引入崭新的发展阶段,以至于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也对“飞跃”在危机中抓住机遇的作法大加赞赏。

        亚洲金融危机期间,“飞跃”全体员工上下团结一心,共同迎战“危机”,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差,并使企业装备实现了自动化,企业生产实现了规模化,企业产品实现了系列化,企业营销实现了国际化。“飞跃”在取得IS09000质量体系认证的基础上,又有多项产品取得了CE、GS、UL和TUV等国际认证,获得了进军欧美市场的通行证。1999年,当“飞跃”的机电一体化家用缝纫机成功地大批量向日本出口,进入日本家庭时,从而彻底改写了中国过去长期单向从日本进口缝纫机的历史。

        “飞跃”速度  “快人一步”

        邱继宝是一个很讲究时间观念的人。用“飞跃”员工的一句话说,跟邱总在一起,最让人体验到“速度”的含义——语速快、走路快、开会快。直到现在,他的家还住在厂区仓库上面,理由很简单,他从这里走到办公室,仅需三分钟。听下属汇报,他则要求你在几分钟之内,就把情况讲清楚。

        邱继宝很忙,一年365天,除了出差在外,他的时间表从早七点一直安排到晚十点,工作起来就像个“拼命三郎”。出差途中,机场候机楼、汽车车厢,几乎都成了他的办公室,此时电话成了他惟一的办公用品。他除了工作还是工作,别说出去玩,连一日三餐都有定式:午饭两点,晚饭八点,快餐加面条,几乎常年如此。邱继宝的人生词典里没有“休息”两个字,除了工作,还是工作。他常说:“商海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事业的理想要变成现实,就须日夜兼程。”

        正是这种“比人家快一步”的习惯,造就了今天的“飞跃”:从无牌、贴牌到自创品牌,并且荣获“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中国出口名牌”和“中国十大世界影响力品牌”。“飞越”从当年同行中的“小弟弟”脱颖而出,跻身中国大企业集团竞争力五百强,并位列制造业民营企业品牌竞争力五十强之首……

        为了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市场竞争力,“飞跃”可谓不遗余力,先后与国内外研究机构合作,在集团内部和北京、宁波、日本分别设立了四大高新技术研发中心,并且与中国科学院计算机所等科研机构建立了紧密型的合作关系,从而形成了以总部为龙头的多层次、开放式的技术支撑体系。高档缝纫机离不开自动化控制系统中的芯片,但这一芯片,却一直依赖于进口。为改变这一状况,“飞跃”痛下决心,累计投入近两亿元进行研发,终于实现了批量生产,为我国缝制设备真正实现机电一体化奠定了基础。如今,“飞跃”已拥有五百多项专利,‘系列机电一体化、自动化、智能化的缝纫机研制成功,在业界引起不少的震动。

        邱继宝还积极寻求合资合作,力求把企业不断做大做强。在与新加坡双星集团合资,收购美国技术,开发生产多功能、高效率、电脑化的服装生产吊挂系统,与著名电脑绣花机制造商——德国ZSK公司合作生产高端的多头电脑绣花机的基础上,今年四月,邱继宝又成功收购世界知名电脑横机制造商——意大利MIF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