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产业:研发功能纤维更重要
作为中国台湾华?生化科技有限公司的代表黄先生没有在家纺会议上进行发言,直言感到遗憾。黄金锁原本希望能借此机会介绍一下中国台湾功能性产品的发展情况。有对比才能见差距,有差距才知道如何努力。黄先生说,在功能性材料的开发、应用方面,日本、中国台湾在技术上要领先一步,大陆企业多了解一些总是有好处的。
不过他仍有收获:国内企业和专家的介绍,让黄先生对国内功能性家纺产业发展的现状有了更多的了解。而且当他与本报记者在餐厅不期而遇时,他也有了对国内外产业现状“重新发言”的好机会。
研究功能性纤维最为必要
相比在会议上热炒的标准议题,黄先生认为研发功能性纤维更加重要。“功能性产品当然首先是要体现出其应有的功能。”他说。对于正处于发展阶段的中国来说,老百姓仍然看重产品的实惠性,还没有达到吃青菜来增强抵抗力的程度。因此,功能性产品如何体现功能性,才是最实际的话题。
目前,使产品具有功能性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使用功能性纤维,另一种是通过后整理使产品产生功能效果。其中,后整理的方式由于技术原因,难以保持效果的持久性。因此在日本和中国台湾,从事功能性产品研发的企业,大多数都是以开发功能性纤维为主的。黄金锁说:“作为一家企业,必须关注其应用材料的技术含量,正确选择功能材料,使产品真正体现出功能。”但如何真正地体现功能呢?
黄先生认为,首先是要保证功能性纤维的安全和稳定性。他以华?所开发的负离子材料和远红外材料为例进行了说明。他说,华?所研究的负离子材料,运作的原理是以摩擦方式进行,与大自然中森林地区的空气和树叶摩擦产生负离子的方式类似。“但国内部分厂商采用辐射性材料来产生负离子,对人体是有潜在的危险性的。”他说。
此外,由于功能性纤维的研发本身就是为了在产品上的应用,所以功效材料在应用前期必须考虑到:纺丝状况、断丝、凝固、粘度、粒径分布、分散效果、功能不稳定等各项问题。
他说,事实上,在这次功能性家纺会议上,与家纺企业对以上问题进行交流,正是他最想做的一件事情。“华?在这6年的时间中,逐一地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研究。因此在研制新型功能性纤维的过程中,自然开发出了一系列新观念的技术。”黄先生说。他所提到的“新观念的技术”,指的是粉体微细化技术、分散剂应用技术、纺丝比例最佳化、核壳结构双功能性粉体制造技术、功能稳定之复合配方以及粉体表面改质之钝化技术等。
经过对以上技术的研发,华?粉体可以纺出50D/72F长丝,等于0.69丹尼。这足以说明研究功能性纤维在功效性和可纺性上结合的重要性。
功能纤维标准应内外兼修
在此次功能性家纺会议上,功能性产品如何制定标准的问题不绝于耳,成为了会议绝对的主题之一。黄金锁认为,对于鱼目混珠的国内功能性家纺产业来说,尽快制定标准是很有必要的,否则国内市场迟早会对这一行业产生信任危机。“行业要做标准制定,这基本上是好事。”他说。但他同时强调,只有使制定的标准能够被外国厂商所接受,这些标准才是成功的。
目前国际上对于功能性纤维的标准,有些已经制定,有一些则尚未制定。其中,消臭率、负离子以及远红外线,国际上都没有统一的标准。例如消臭率,其测试方法应该使用哪一种?还有消臭百分比要达到多少,才算有消臭率?例如负离子,要使用哪种方法测试?负离子的合格标准要定在每立方公分多少个负离子?例如远红外线,中国保健协会已经制定小白鼠血流速要达到50%以上,但是远红外线是否以人体作为测试对象才更为适当?
没有统一的标准,就意味着一个国家所生产的相关产品,其性能指标在另外一个国家中面临着不合格的危险。黄金锁说:“国际上没有标准,自然造成了厂商推广的难度。”
事实上,“统一的标准”作为黄金锁乃至整个家纺会议的一个关键性用语,其背后的核心诉求其实就是“门槛”。国内的企业希望给国内市场一个准入的门槛,而黄金锁则希望中国大陆能给国内企业提供一个进入世界门槛的机会。“制定标准的意义,应该是与世界接轨,让国内的厂商可以轻松地行销到国外知名品牌厂商。”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