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筹建行业知识产权查询平台
- 在2006年年底举办的"2006年中国缝制机械行业知识产权工作会议”上。中国缝制机械协会为了在“十一五”期间更好地推动业内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的发展,帮助企业规避风
险、保护自有的知识产权,提出了在中国缝制机械行业内建立自己专门的知识产权查洵平台的建议,并推出了筹建的计划。
中缝协的这计划一经提出,立即受到业内企业的积极支持和热烈响应。应该说,在中国缝制机械行业内建立知识产权查询平台是行业知识产权工作的一次跨越性发展,其意
义深远。
业内对查询平台有迫切需要
无论是从参加“2006年中国缝制机械行业知识产权工作会议”企业代表的发言,还是实地了解的情况来看,业内各家企业都不同程度地遇到过知识产权查询困难的问题,并
且都希望能够有一个真正方便、有效和准确的知识产权查询平台。而此时,由中国缝制机械协会牵头建立查询平台,更是各家企业十分乐意看到和接受的。
目前,国内缝制机械企业查询知识产权的平台一般只有两个,一个是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官方网站,此外就是一些收费的查询网站。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官方网站是免费查询,
但是由于覆盖面太广,针对整个中国的各行各业,内容过于纷繁复杂,业内企业在查询时十分的费时费力。而且由于服务器容量等等的问题.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官方网站一般只
提供时间相对较近内容查询,对于查到知识产权的内容也只是有个概括性的介绍,由于说明不清很多时候不能满足业内缝制机械企业的实际需要。至于其他一些收费的查询网
站,虽然可以帮助查询相关信息,但是他们的内容同样来自于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官方网站,所以有些问题即使是收费网站也同样无法解决。另外,国内的网站一般不能提供国
外,诸如日本、德国等国家的知识产权查询,业内企业这方面的迫切需要也同样得不到满足。
面对这样的局面,查询困难给各家缝制机械企业的产品研发和推广带来了很多的影响。在2004年、2005年、2006年,日本缝机协会先后三次向中国缝制机械协会递交了中国
企业在CISMA及SCISMA期间对于日本企业知识产权的侵权名单。中国缝制机械协会对此十分重视,责成知识产权工作小组调查、处理。知识产权工作小组通过调查发现,在日
方的名单上有一部分的中国企业确实是使用了别人的知识产权,侵犯了日本企业的相关权益。笔者也曾经到过这样的企业进行过走访,但结果发现这样的“侵权”企业同样也可
以分成两类。一类企业是明知故犯,明知是别人登记在册的知识产权而拿来使用、模仿,这样的企业应该受到严厉的处罚。另外一类企业是根本就不知道他们使用的技术已经侵犯
了日本企业的知识产权,而且这类企业还占其中的多数。
从这些企业的技术人员和管理者那里了解到,如果在事前能够通过有效渠道获知所使用的技术侵犯了日本企业的知识产权,他们根本就不会使用此项技术,对于这样被动
的“侵权”局面,这些企业也同样感到很无奈。
在日方的名单上,另外一些企业的产品只是使用了日方已经过期的专利,同样不存在所谓的侵权问题。日本很多的缝制机械企业会拿在日本已经失效的专利到中国注册,
然后指责国内企业“侵权”。虽然企业通过积极的应诉可以获得胜利,但是由于取证上的困难,整个诉讼过程有时会长达2年到3年,给企业的生产带来很大的影响,中国缝制机
械企业对于这样的骚扰战术已经是不厌其烦了。上海惠工缝纫机三厂就曾遇到过日本企业这样的诉讼。一开始的时候,由于在国内无法查询国外的知识产权登记情况,惠工三厂
是束手无策、一筹莫展,相关产品的生产一度停止。最后惠工三厂通过合作方日本三菱公司的帮助,在日本查到了该技术专利已经过期的证据从而最终赢得了诉讼,但是漫长的
诉讼过程使得大家身心俱疲,企业也因为相关产品停产而蒙受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