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湖北纺织经济效益再创新高

      去年一至十一月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七成多

      2006年湖北纺织工业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态势,生产、出口、销售增长速度加快,产销衔接良好,经济效益大幅攀升。1~11月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29.5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4.5%;实现利税21.21亿元,同比增长29.88%;实现利润7.65亿元,同比增长70.85%,分别高于全国平均增幅2.47、3.11、48.05个百分点,再创纺织经济效益新高。

      在国内外市场需求增长的拉动下,2006年湖北纺织工业生产和销售同步增长,主要产品产量继续保持快速增长。1~11月,化纤、纱、布、服装等主要产品产量分别达到10.84万吨、95.26万吨、22.73亿米、1.89亿件,同比增长17.10%、19.58%、13.94%、8.87%。全省纺织工业实现总产值466.87亿元,同比增长24.8%;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29.6亿元,同比增长24.5%;产品销售率达到96.99%。纺织品服装出口10.87亿美元,同比增长18.33%;其中纺织品3.40亿美元,增长33.65%;服装7.46亿美元,增长12.46%。武汉市纺织品服装出口5.25亿美元,同比增长18.46%,出口额约占全省纺织出口总额的1/2,保持了较快增长水平。

      效益大幅攀升,成为湖北纺织经济一大亮点。1~11月,湖北纺织工业实现利润7.65亿元,同比增长70.85%。主要盈利地市为武汉、襄樊、孝感、咸宁、仙桃和潜江,尤其是孝感和咸宁,效益增幅均超过100%,利润增幅分别达到193.21%、112.90%。棉纺织和服装产业实现利润分别为3亿元、2.34亿元,两行业利润总额占全省纺织业利润总额的70%,是主要盈利行业。纺织制成品是继棉纺和服装之后的第三大盈利行业,实现利润1亿元,同比增长77.70%。毛纺、麻纺、针织、化学纤维行业利润增速也在加快。

      据分析,湖北纺织经济效益快速增长,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一是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强化内部管理、降低成本和费用开支、挖掘内部潜力等措施,实现经济运行良性发展,保证了经济效益快速增长。湖北全省纺织业同比减亏4695万元,减亏幅度达16.46%。二是纺织特色地市成为经济增长点。省内各地市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围绕优势资源、支柱产业、骨干企业,积极推进产业集群建设,纺织特色地市经济发展速度加快,效益显著提升。如孝感马口镇制线业、黄冈龙感湖针织品、咸宁麻纺业、随州厉山镇细帆布、潜江服装等纺织集群及基地建设,成为纺织经济效益主要来源。三是棉纺织行业通过增加固定资产投资和设备的更新改造,规模继续扩大,仅汉川市马口镇纺织能力就以每月万锭的速度增长。四是规模企业不断壮大,盈利能力增强。湖北全省规模以上纺织企业986户,同比增加139户,增长16.41%。15家企业实现利润超过1000万元。同时,市场需求旺盛,棉花等原材料市场价格平稳,也是经济效益平稳增长的重要因素。(张惠敏)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