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钰洲:2007年中国纺织工业运行趋势与对策
以下是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在中纺圆桌.论坛第二届年会上的讲话
杜钰洲:各位嘉宾,刚才刘院长对宏观经济做了比较深入的分析,下面我想利用这个机会说一下从纺织行业来看在过去的一年整个的形势结果是什么,怎么样来评价。第二方面讲07年发展对宏观形势怎么看。另外谈一下07年我们将做哪些工作。
2006年我们从规模以上企业国家统计局的数字来看,2006年“十一五”的开局年我们的形势到底怎么样。规模以上企业从业人数1030万人,比上年增长了3.95%。固定资产净值6381亿元,比2005年增长12.53%,销售产值24498亿,比上年增长了21.8%。利润总额883亿,比上年增长27.96。我想这组数字说明了行业在“十一五”第一年应该说是一个良好的开局年。这对于我们过去所称的纺织工业发展总量低水平等等,那么现在已经有所改观。从业人数增长3.95%,固定资产12.53%,销售增长了21.6%,利润增长了27.96%,这反映了我们劳动生产力按照可比价格算我们增长了16%,这个速度也超过了“十五”期间的速度。
在过去一年中的出口,到年底整个纺织服装行业出口1470亿美元,这个数字跟我们过去公布的数字有一个差别。有94张,有床上的被褥枕,这是我们行业增长的重要内容,如果要扣掉这些就要减少30亿美元。在1470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了25%(1/4),虽然这个速度低于全国增长速度,但就我们行业来讲在2006年是我们面临经历贸易摩擦比较多的一年,经受欧美主要市场的特保限制,同时也经历了石油涨价、人民币升值一系列的问题,而这个速度比一年提高了5个百分点,在06年我们取消配额我们说中国纺织工业比较优势得到应有的释放。2005年第四季度开始了特保限制,2005年的增幅是20%,2006年是取消配额的第二年,我们增长25%。我想在这个数字里要说的并不是一般的增长,我现在感觉到一方面要讲控制固定资产投资,所谓控制总量,而总量又往往从我们的附加值来论,谈到附加值又往往说我们没有附加值,这是不科学的对产业的评价。我们增长了25%,去年一年的年终价格指数综合了各个国家的指数总体来看,我们的价格指数比2005年升了10.14%,也就是说按照可比价格计算,2006年的增幅是13.62%,在24%里面超过1/3是价格因素得来的。那么有人就会说人民币升值价格就要提高,不是这样的,人民币升值是有限的,按照我们的年度来计算也就是2、3个百分点。
这里面主要还是我们产业提升,出口产品的价值含量提高了,过去一年对美国的出口231亿美元,价格指数扣除以后我们对美国的出口增长了0.48%,按照价值量来比我们增长了18%。对欧盟的出口229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1.68%,扣除价格因素11%,那么我们对欧盟的出口单位量比较增长8.73%,对美欧之外的地区出口1011亿美元,增长了27.27%,出口市场多元化是我们应对新形势的一个重要基础,是过去这些年来开辟多元化市场的积极成果。扣除价格指数对其它地区出口的单位量增幅18%,欧盟市场出口占到全部出口的1%,其中社保产品出口占到了对欧盟市场全部出口的20.5%。也就是说中国纺织工业是世界公认的以比较有竞争里的价格提供任何质量、任何品种、任何地区的需求,因此我们也是在世界上最有竞争力的一个产业。这是国际产业结构调整的一个必然阶段,因为中国的和平发展使我们的产业不仅仅是劳动力便宜,而且我们的劳动力素质好,我们的产业结构丰满,从上游到下游,多品种,所有材料的纺织品中国都是最强的,调节的余地很大。出口和内需在规模企业从销售总值来看是逐年降低,中国的内需不是对外缩小的,中国的内需是因为中国13亿人口的消费在世界上是任何国家无法想象的,我们一个人增长1公斤的纤维消费一年,我们就要提供130万吨的纤维加工品。
下面我们要分析一下,刚才刘教授谈到了宏观经济中国持续28年高增长,纺织工业的发展得益于中国经济持续稳定的高速发展,也得益于中国和平外交政策争得的有利的外部环境,我想我们对宏观形势的分析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中国社会持续稳定发展,这是我们纺织工业持续又好、又快发展的基本条件,是我们主要内在国内的拉动力,2006年是中国“十一五”良好的开局之年,GDP增长了10.5%。中国纺织工业对中国经济的意义用一句话来说首先它是民生产业的意义,中国经济的发展要解决人民生活的提高这是根本的目的,衣着的消费是基本的消费,而且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不仅是物质的消费,而且是对文化、审美的提高,对文化价值的提高,这就给转变增长方式带来了重大的需求。在“十五”期间中国的城市人口增长了1.03亿,现在城市的人均衣着指出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调查是农村衣着支出的5.4倍左右,2006年11月城市人均衣着支出是乡村人均衣着指出的5.6倍,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出现衣着的增长远远高于消费水平提高的速度,如果不注意这两个数字是察觉不到的,我们只感觉到生产的东西都卖出去了。原来我们带80年代末一些经济学家分析过,说人均消费超过1000美元GDP衣着消费增长会加速,现在正说明了这一点。
我们有一个经济发展的需要,劳动就业发展的需要,三农问题的需要,这些是客观的,纺织工业的发展不是靠国家投资,自有资金占到75%,外资企业的投资占到13%,国家投资按1为个数的话没有,剩下的就是银行贷款。这就是说纺织工业的发展是一种经济发展的必然需求,当然各地为了解决民生问题也为纺织行业创造了条件,在几年前还把纺织工业放在衰退行业的地方,现在又把它列入了重要的行列,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现在纷纷列入了支柱产业。
第二,世界经济复苏,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并建设和平发展的总方针为纺织工业带来了良好的动力。良好的经济环境,亚洲强劲增长,温和的通胀率,稳定的利率都是世界经济平稳的因素。对中国的评价对中央总体的评价也是一致的,刚才刘伟教授解剖了中国宏观经济增长的几个条件,但我认为总体来看应该还是有利于我们的。2001-2005年全球经济增长平均4%左右,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中国出口优势以及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了大量的外资进入中国,纺织工业也是一样,从2001-2005我国纺织工业吸引外资533亿美元,年均增长35.4%,就是说跟我们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速度相当。中国纺织产品融入环球纺织业产业链进程不断加快,如果国内需求不好人家也不会来投资,如果我们没有威信人家也不会来投资,现在国际上著名品牌都差不多在中国落地。这样就使中国纺织工业与经济体伙伴关系得到了加强,大家知道中国跟香港、澳门的关系,中国跟欧盟的贸易伙伴关系等等,我们的外部环境应该说是进一步好转,现在已经有40多个经济体承认中国在市场中的地位,不承认的无非是为了抓住这个把柄占有贸易摩擦的主动地位,但是并不可怕,从过去一年的实践中来看我们要认真对待,不必恐慌。
纺织工业也在拉动纺织相关产业,也为其它行业扩大进口创造了贸易条件,纺织工业在国内国际两个有利的形势下,结构调整走上了新的台阶。除了我们谈到的内销和外贸与企业经济自然效益的成果之外,我们可以看看在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曾经出现过出口价格的下降,国际上也有很多人炒作这一点,国内也有的说量涨价跌,没有计算过去体制、配额、中间环节的成本,一股脑都算到我们纺织的身上,我们跟国外算帐算的也比较清。我们不愿意听我们内部的人来埋怨我们2000万纺织工人,最近我们跟日本、欧盟交换意见,他们也承认我们也在规范在提高,钱哪去了,现在已经初步得到了一些共识。在短期内的体制因素使我们出口的价格下降了以外,逐渐在回升,这就是由于我们在提升,我们有这么多的科研成果,国有新技术占到总体技术量的50%,我们对美国的价格2000年下降了11.7%,2003年下降了6.1%,2004年比2003年下降了3.7%,2005年比2004年下降了4.6%,2005年我们又一次对主要产品释放,2006年我们就上升了13.97%,所以利用这个机会也宣传一下,不要说纺织工业就是下降。对欧盟也是一样2002年下降了11.5%,2003年下降了11.6%,2006年上升了11.42%。这个走势我认为我们有信心保持下去,这是“十一五”转变增长方式的一个重要依据,也是我们的信心。
从国内来看我们也要看到中国纺织工业技术进步已经取得明显的成效,劳动生产力取得了较大的提高,在新的一年这个势头将更好的保持下去。2000年以来到现在我们进口先进设备200多亿美元,占到全行业设备投资的47%,也就是说53%的设备已经是国产供给的了。由于中国的优势地位,国外这些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他的产品再出口成本至少下降30%,或者说33%。这些产品对中国企业的改造业带来了很有利的条件。
我想再强调一下“十五”期间由于聚酯项目的投资比“八五”、“九五”有所下降,现在聚酯要上升就要考虑更新换代了。我们在竹纤维、大豆纤维、麻纤维、数码印花等一批先进的时候已经大批量国产。劳动生产力在去年按可比价格提高了16%,如果我们保持这个速度产业升级再用4年的时间2010年将有重大的改观。去年规模以上国有资本下降到了7.5%,而国有资本的效率经过这些年的改革调整已经大有改观。上一年纺织工业的国有企业1257户,占规模以上企业总量的3.23%,从业人数96万,占全行业的9.3%,消费收入1799亿,比上年增长了6.31%,占全行业的7.3%,利润20亿,比上一年增长了93.6%。现在很多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