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企新攻略——上海惠工三厂海菱技术中心工程师朱伟青谈标准化
“三流企业卖苦力,二流企业卖产品,一流企业卖技术,超一流企业卖标准”,国际标准已经上升到了国际贸易游戏规则的地位,以国际标准为基础制定本国标准更成为WTO对其成员国的要求。
就缝制机械行业来说,实施标准化战略,对于提升行业整体竞争力,促进行业长期、健康、稳定地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现如今,部分国产产品已经达到国际水平,但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活跃程度却不算高,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产品没有达到国际标准。
如今,行业内一些优秀企业已充分认识到这一点。
“在中国缝制机械企业步人国际市场的进程中,已经清醒地认识到与国际标准接轨是实现开拓欧美等发达国家市场的必要条件,学习国际缝制机械相关技术标准,通过标准化战略提升产品市场竞争能力是缝制机械行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对此,上海惠工缝纫机三厂海菱技术中心信息标准部的工程师朱伟青坦言道。
千里之行始于“标准”
标准化的实行是以标准的制定为基础,虽然“标准化”这个词已经被每个缝机人所熟知,但鲜有入能真正搞得清楚标准与标准化之间的区别。
对此,朱伟青解释说:“标准和标准化是完全不同的概念,所谓的标准是指为了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而标准化是指是围绕标准制定、发布、实施等一系列环节组成的周而复始、往复循环的活动过程。”
制定企业标准其作用在何处呢?
第一,能够合理发展新产品开发,提高企业应变能力。第二,保证产品质量,维护消费者利益。第三.能够在企业生产组成部分之间进行协调,确立共同遵循的准则,建立稳定的秩序。第四,在消除贸易障碍,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方面具有重大作用。第五,灵活运用标准件、通用件、互换性、分解组合等,可以促进最佳企业效益。第六,在保障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方面,标准也具有重大作用。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得标准者得天下”,标准的作用已不仅是企业组织生产的依据,更是企业开创市场继而占领市场的“杀手锏”。企业只要重视标准化工作,下工夫制定符合市场、满足顾客要求的产品标准,就能够把握市场的主动权,占领制高点,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
以信息化带动标准化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国家信息化的推进,信息技术已渗透到众多领域的各项工作中,标准化工作的深入也离不开信息化的支撑作用。建立科学有效的标准体系和实施机制无疑是一项庞大的工程,实现这些日标,如果继续依靠传统的管理模式和方法,将会十分困难和低效的。信息化的推进,则能为我们提供一个科学的、先进的、高效的、可靠的技术平台。
朱伟青觉得如果企业信息化工作抓得好,那就能为企业及时地收集缝纫机的开发信息,为产品的创新和开发提供第一手资料和信息,也为企业标准的制定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可以说,惠工缝纫机三厂新品的研发速度便与信息化工作的良好执行密不可分。
据朱伟青介绍,惠工三厂的信息化工作大致可以分为三部分内容:一是加强与缝制机械协会的联系,及时收集企业产品标准的制定意见和有关信息;二是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市场调查,参与销售部门的有关活动,然后把收集的有关信息汇总成市场总结调查报告;三是积极参加各地的缝制机械展览会,收集一切相关信息,特别是国内外优秀企业的“拳头产品”信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收集了第一手的市场信息,就好比有了一把锋利的剑,必定能打一场漂亮的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