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活的机制 民企的“命门”——谈民营经济与企业发展机制
在有“中国缝制设备制造之都”美称的台州,民营企业林立。早在2003年,台州市就已拥有缝机及零配件生产企业1000多家。在这些民营经济性质的企业中,大多是从小型家
庭作坊发展起来的,可以说很多企业遇到过不公平的竞争,每一家都有一段筚路蓝缕的发展史。
但如果还民营经济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民营企业就真的高枕无忧了吗?
也未必尽然。民营企业自身所存在的弊端和劣势是显而易见的,而这些弊端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发展。恰似性格决定一个人的命运一样,企业也同样如此。对于原罪说,我们不应该为了破除而破除,还要做深入的反省。因此,如何解决好发展机制问题委实已成为一个更需要列入民企发展议程的大问题。
让我们感到欣慰的是,中国缝制机械行业中的民营经济力量已经意识到即使竞争环境趋于公平化、透明化;即使大家在遇到机遇的时候能够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今后如何向国企学习向外资取经,如何在发展中扬长避短,遵循一个合理规范、凸显优势、弥补劣势的发展机制也已成为企业生存的首要难题。
对此,各家民企纷纷重拳出击,本着灵活而不失原则的发展模式,各有其招数。
上市融资
中捷是我国缝制机械行业首家上市的民营企业,而台州另外几家大型缝机企业也纷纷开始铺设通往上市的道路。虽然曾经都有过艰辛的发展经历,但在这条上市之路上各个企业都走得不屈不挠。这是一个大的方向,也是绝大多数民企做大做强后的必然选择。
应该说,从股市各大交易所公布的年报来看,有三个特征比较明显:上市公司业绩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上市公司开始注重投资者回报、上市公司的业绩基本反映了行业的景气程度。我们也相信,上市融资给民企带来的不仅县利润空间的扩展,更是发展空间的拓宽。
实施“走出去”战略
众所周知,中国缝制机械工业已经发展到了具有相当规模和一定技术水平,品种丰富、门类齐全,既能基本满足国内需求,又有一定国际竞争能力的生产体系。这一方面源于行业企业对先进技术的逐渐掌握,另一方面源于中国服装产业链的完整有序。虽然在核心技术上我们和日本德国还有一定的差距,但行业的出口贸易相当发达。因此,众多民营企业纷纷开始拓展国际市场,在开放的贸易环境中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与此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的国际影响力。
据了解,不少企业还在国外设立了分公司,这对企业来说不仅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更从根本上将产品摆上了当地超市和连锁店的货架。飞跃集团就是这样坚持不懈地实施
“走出去”战略,飞跃通过在国内的22家销售公司、国外的18家分公司和1000多个国际经销商,虚心听取经销商和用户的反馈意见,搜集掌握市场前沿信息,拓展巩固国际营销网
络。由于可靠的品质保证和响亮的品牌效应,飞跃的国际竞争实力日益深厚,产品已出口到120多个国家和地区。
生产型企业如此,营销企业也是如此。友诚公司创始于1991年,起初以生产销售零配件为主,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经成长为一家专业从事成套制衣工业设备及相关零配件的销售公司,集销售、安装、维修于一体,同中捷、杰克、重机、兄弟、飞马、大和等国内外著名缝制设备制造商建立了长期稳固的合作关系。如今,公司已经顺利进入柬埔寨市场,并在当地建立了分公司。
高附加值产品研发
所谓“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研发人才在企业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而民营企业相当灵活的用人机制则恰恰促进了人才的“发光”。
对于优秀的人才,民营企业可以采取各种措施吸引进来,尤其是一些资深专家,民营企业更是不惜一掷干金求贤若渴。有的中小型企业在寻找发展契机的时候直接把提高研发能力放在首位,因为他们相信,优质产品自己是会说话的,只有优秀的质量才能让他们的产品稳步提升,并最终脱颖而出。
在业内,大家都把旋梭这个缝纫机的核心部位称为缝纫机的“心脏”,为此中国缝制机械协会新会徽标志也都采用了旋梭的缩影图案。旋梭的技术含量高、结构复杂、工艺精细,属于高附加值的精密零件。国产旋梭产品在技术上落后于国外的广濑、佐文等大型企业,技术、设备、人才已经成为制约中国旋梭企业发展的最大瓶颈。正是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宁波德鹰精密机械有限公司一直致力于引进国外的专家和一流的旋梭设备,希望通过引进人才与技术设备突破企业发展的瓶颈,实现旋梭生产技术的跨越式提高。
工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多年的努力,德鹰终于聘请到了在世界知名旋梭生产企业日本广濑陡梭任职43年的技术专家山川役一先生,这对德鹰来说可算是一个值得庆幸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