赊账怪圈箍紧缝机业
每逢春节前后,是整个缝制设备市场的传统销售旺季,但进入了销售旺季的众多国内缝制设备商们,在享受到频繁出货喜悦的同时,还必须接受因大量资金回笼困难而将面临资金链断裂的风险。
产品供过于求、同质化等现象严重,是出现赊账销售的直接诱因。为促进销售,企业开始兴起包括零首付、半年付等形式的赊账促销行为,并大有愈演愈烈之势。随着这一行业“潜规则”现象从个别发展成“共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资金运转压力、资金链断裂风险,就在设备商因大量放货的同时又收不到款子,且数额越来越巨大,使得企业就像是在走钢丝,摔落的风险极大。而事实上,广东的一些企业已经为放账而付出了代价,资金链的断裂让他们退出了竞争。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缝机行业内放账行为的“普及”?一些企业老总指出,主要“原凶”在于供需情况的变化。“前些年没有这种现象就是因为没有这么多产品供
应。当产品太多时,尤其是同质产品多了时,小经销商及品牌不大的生产企业为求产品马上出手,不仅把产品价格定得很低,而且直接赊给服装企业。”
对此,中捷缝纫机股份有限公司的一位高层管理人士表示:“除了现在由卖方市场发展成为买方市场的原因外,归根结底还是我们的产品质量、档次没有提升。大量低质、低端产品充斥于市场,由于竞争力不强,必然采用这样高风险的销售方式。”
当产品供应的数量远远大于需求时,便导致“不正常”竞争的出现。在生产企业与经销商共同的推动下,主动赊账给下游企业,被部分缝机经销商认为是一种有效的市场营销手段。“可以挤掉竞争对手,从而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及有效推广品牌。”
甚至,这也被认为是现阶段企业做大过程中必须做的。“残酷的市场现状,造就了这种环境。大家都在这么做,你不赊账给客户也不行,否则你很难主动去占领市场。”一位企业老总叹息道。
尽管大多数对设备使用企业的放账行为都是发生在经销商手中,但是,生产企业也在背后起了非常大的推动作用。通常,大部分赊账、放账行为的货款回收风险由经销商来承担,但对于一些大客户和大订单的赊账行为及由此带来的风险,很多时侯却要生产企业承担,而由于生产企业给经销商的胀期相对较长,这在无形中刺激了经销商的放胀“热情”。
赊账:变成一种集体无意识
对众多缝制设备企业而言,放账行为带来的最大问题在于是能否按时、按额收回货款。这中间的不确定性,及由此产生的风险将可能致使缝制设备企业出现资金运转不良的现象,严重时,甚至导致企业资金链断裂。目前,在我国缝制机械行业内,尤其是一些小型经销商及小型生产厂家在这方面的隐患最大,由于产品质量及品牌影响力不占优势,为求尽快出货,大量放账的他们在资金运转时,就显得问题尤为突出。
赊账,当它已经成为行业内的一种集体无意识行为时,一些采取稳步发展策略而不愿大量放账的企业,面对“赊账”的竞争方式也不同程度地受到影响。
宝石公司就是其中之一,在开拓国外市场的过程中,因为其他企业的放账行为,宝石公司曾退出过一些国外市场。
宝石公司市场部的一位工作人员说:“有些国家的企业,不管你的产品质量好不好,品牌有没有影响力,只要一接触,就会直接问你放账不放账。对于这样的市场就比较难做了,如印尼市场现在就比较难开展。”
有些时候放账行为就是一种变相压价。它的出现就是为了打压竞争对手,而不是为了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如果整个行业都这样做,那么,所有利润都没有了。所以不能只
看眼前的利益,要从长远利益打算,以品牌及产品质量竞争为主。”
此外,放胀行为可能会导致一个恶性循环。由服装企业客户欠设备经销商的货款开始,如果经销商无法承受这种资金压力会要求缝纫机整机生产企业把账期延长,而这势必会加大整机生产商的资金压力。对于一些资金实力不强,也不讲诚信的整机生产商而言,他们的最终选择将是长期拖欠零部件企业的货款。
解题:在于企业掌握主动权
当零首付、半年付等促销方式发展到企业难以承受的地步时,我国缝制机械行业的众多从业人员已认识到应结束目前行业里流行的这种“坏风气”的必要性。
有业内人士建议,成立一种类似区域性的行业协会来监督企业不诚信的作为。通过这种区域性行业协会,对区域内不守信誉的服装企业、缝制设备经销商、缝制设备生产企业进行通报。比如,这个区域如果某家设备使用企业没有诚信,协会便将这家企业的详细情况通报给这个区域内的所有缝制设备经销商和生产企业,形成有力的舆论环境,尽可能减少和阻止企业不守诚信的企业蔓延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