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国际接轨 标准说了算
中国的众多企业正流行一股绿色认证风,且从最初的食品领域扩展到缝纫机等这样的机器行业。追根溯源中得知,这股风潮的流行跟中国加入WTO后,发达国家利用经济、技术优势制定有利于自己的产品标准,对我国设置绿色壁垒从而成为贸易当中的巨大障碍有紧密关联。
换而言之,中国企业在走向国际化的道路上,必须承受一个严酷的考验:能否通过有关国际标准认证?这成为了民族品牌拓展海外市场的一道难题。
业内人士认为,国内不少缝纫机企业的产品已经达到国际水平,但在海外市场的表现并不尽如人意,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产品离“国际标准”尚有一定距离。缝纫机人在“实战”中意识到,“同国际接轨,首先必须同国际标准接轨,这是开拓欧美等发达国家市场的必要条件。”
同台竞技“质”者胜
年初到三月底,国内缝纫机企业将在中国缝制机械协会相关领导的带队下参加几个国际大型展会,这些展会包括年初已经举行的印度展,和即将举行的俄罗斯展等。而在接下来的行程里,还有美国展、德国展等国际大展,给中国缝纫机企业提供了一个同国外大品牌尤其是欧洲顶级品牌同台竞技的机会。
“中国的缝纫机正在融入国际市场,也意味着每个企业实际上都在为全球生产产品,我们面对的是来自世界各地的竞争对手。”一位刚从印度展上归来的缝纫机企业负责入感慨地表示。
和世界高手同台竞技显然不可回避,但也并非坏事。上海富山缝纫机公司此次参加印度展颇有收获,印度及周边地区的不少知名代理商都向富山伸出了橄榄枝。“此次展会给我们的最深的体会是,如果你的产品质量还是不求上进,还是那么一般,只要有质量好的产品进入市场,消费者就会抛弃你。”富山有关负责人认为,企业只有按市场的运作规律认真研究,努力生产出消费者满意的产品,才能站住脚。如果质量上不去,生产一些质次价低的“大路货”,不仅不能出口,就连国内市场也将丢掉。
不可否认,产品质量是企业获得消费者认可的最重要的因素,而产品标准是衡量产品质量的主要依据。中国的缝纫机如果要获得国际市场消费者的认同,就必须生产出符合国际标准质量的产品。
记者了解到,国内企业在制定产品标准时,一般都要瞄准国际上有一定声誉的缝纫机制造公司的标准,例如兄弟公司、重机公司、飞马公司和百福公司等,参照他们的一些质量特性,并将这些质量特性在产品标准中反映出来,既向国外先进水平靠拢,又作为指导生产的依据,也是客户和用户选择产品的依据。
在1980年代初期,国际缝制设备的发展趋势是以高速工业缝纫机为主导,而我国还是以家用机及中低速工业机为主。当时引进高速平缝机时,同时也引进了高速平缝机的产品标准,这样我们既可不必参照低速的摆梭勾线式的GB型平缝机标准,又可以正正当当地参照国际上公认的先进国家大企业的产品质量水平,使我们的高速平缝机在组织生产时,就有了一个明确的产品标准,即有了一个质量方向,促使我们朝着这个方向努力,生产出能与国际接轨的高速平缝机。具备了一定条件的缝纫机厂纷纷同一些发达国家的同行进行多方面的合作,那次引进可以说是我国缝纫机行业产品结构和质量标准上的一个飞跃。
可以说,一个企业产品标准实施的好坏,直接影响了一个企业的产品质量状况,企业产品标准一旦发布,在企业内部即成为企业的“法规”。
非关税壁垒的主要形式
去年年底,WTO五周年之际,媒体记者纷纷撰文或报道、或评论、或回顾中国人世五年来的成败得失。其中一个重要主题是WTO对中国企业在走向国际化进程中的影响,很多人认为,WTO协议中确定的有关技术标准的原则在国际竞争中,已成为一个国家实行贸易保护的重要措施,中国企业在加快海外步伐的同时,因为标准的不同而不得不面对一系列知识产权等严重影响品牌声誉的问题。
据了解,WTO/TBT即世界贸易组织贸易技术壁垒协议,其中很重要的内容之一便是,规范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非政府机构在制订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方面应当采用国际标准作为基础。中国加入WTO以后,进口产品关税已大幅下调,我国缝制设备的价格优势逐步丧失。许多发达国家都将目光转向了标准,通过技术标准中技术要素的确定和技术指标的设立,建立本国的贸易技术壁垒体系,标准成为非关税壁垒的主要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