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品牌服装“抄袭”之殇 产业急需自主品牌

      王老板(化名是山东淄博的一个服装厂商)前不久,他发现自己花“大价钱”从别处弄来的一个系列的服装款式被别人抄袭了,并且先于自己上市,造成巨额损失。懊恼之下,他找到了安徽一家商标事务有限公司希望通过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权利。然而,却被告知,由于没有对服装的外观设计申请专利权,这种官司很难取胜。

      服装行业的“抄袭”之风已经司空见惯。业内人士透露,由于产品更新换代迅速,加之设计人员稀缺以及昂贵的设计费用,不少服装商家选择了“抄袭”的捷径,国内品牌“抄”国际潮流,小品牌“抄袭”大品牌,早已被业界看惯。

      “维权”的尴尬

      事件的主角有两个:一个是山东的王老板,另一个是安徽一家制衣公司。王老板公司的服装款式被安徽一家制衣公司抄袭了,造成很大损失,希望委托商标事务所打官司,挽回经济损失,但是商标事务所分析后认为没有证据取胜。

      据安徽新安商标事务所有关人士介绍,这种事件属于专利权中的外观设计侵权,外观设计侵权本身就很难界定,别人只要与你有一点细节上的不同就不算侵权,而且只要对方能够举证在你之前市场上已经公开类似的外观设计,也不算侵权,而这种举证实际上是很容易的。更为关键的是王老板在此前并没有对他们所指的被侵权的服装外观设计申请专利保护。所以,如果提起诉讼,胜诉的可能性很小。

      虽然山东方不战而归,但安徽的这家制衣公司也暗自“捏”了一把汗。王老板称今后要加强自我保护的法律意识,安徽的制衣公司则认为要加速“自主品牌”的建设。

      疯狂抄袭的背后

      合肥的沈小姐在某商场购物时就发现同一个商场竟然有四个品牌鞋拥有相同款式,质地差别不大,价位都在三百元左右的靴子,沈小姐叹道,“真不知道该买哪一款。”

      安徽省服装商会秘书长叶梁介绍,造成行业内抄袭风靡的主要原因是企业打造一个自己的设计中心代价太大。“国内设计人员稀缺,一个普通的设计师一般年薪在十几万,而一个设计团队至少需要十来个设计师。也就是说单单设计,公司每年就有上百万的成本。这对于一些小的服装公司来说简直是‘天方夜谭’。”叶梁介绍,服装产品本身生命周期比较短,更新换代迅速,因此,更多的商家选择了方便快捷的“抄袭”。

      “服装设计之间的相互抄袭大致有两种手段,一是自建渠道,部分国内一线品牌的服装公司长期在外驻有办事处,一般会在第一时间拍到当前世界的流行款式,回来‘翻版’,这种翻版往往略有改动。另外一种是曲折抄袭,通过设计师或者厂商渠道‘抄袭’。设计师跳槽,委托生产厂商泄密,都是抄袭的渠道。”宁波太平鸟营销中心皖南片区经理贺志永告诉记者,“抄袭”已经成为行内的通病,不论是抄袭别人还是被别人抄袭都对此表示无奈。

      为什么商家不通过申请专利权保护自己免遭“抄袭”呢?

      新安商标事务所所长汪邦顺介绍,外观设计专利是专利的一种,指对于产品的形状、图案或者其结合以及色彩与形状、图案的结合所做出的富有美感并适于工业应用的新设计的专利。一旦某种外观设计申请了这种专利,可以一定程度上保护自己的权益。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