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建“南方经济特区” 中哈纺织合作前景广阔
长期以来,哈萨克斯坦经济的增长主要靠资源和原材料出口拉动。为使国家经济能够长久和持续发展,降低对原材料出口的依赖程度,2003年哈政府制定了《工业创新发展战略》,其核心内容是希望通过实施该战略,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加工工业和高科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提高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比重,进而提高国家的整体竞争力。
2004年哈萨克斯坦政府进一步把纺织业确定为国家优先发展的七个领域之一,并积极采取措施发展棉纺产业。“南方”经济特区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建立的。
设施齐备
哈萨克斯坦“南方”经济特区是根据纳扎尔巴耶夫总统的指示于2005年7月建立的,目的是吸引外国投资者投资哈纺织领域。这是哈政府实施在南哈萨克斯坦州建立和发展棉纺产业的重大举措。
“南方”经济特区位于南哈州州府齐姆肯特市郊,占地面积200公顷。特区内建有行政管理机关、特区海关、特区税务局、认证机构、临时仓库、服务公司(棉纺设备的服务和维修、配件的供应、培训中心)、医疗点、消防局等辅助设施。目前,特区内的道路、水、电、气管线等市政交通和基础设施正在建设完善过程中,资金来源于国家预算拨款,预计到2007年底将全部交付使用。
政策优惠
享受关税和其他税收优惠政策的单位必须是在特区内实行经营活动的法人,并同时符合下列条件:在特区内的税务机关注册;在特区外无分支机构;不少于90%的年总收入来自下列商品的生产:除服装以外的纺织成品、针织制品、纺织原料做的服装等。其主要优惠政策有:
1.以下经营活动免缴增值税:在特区内销售政府主管部门核定的商品、实施用于行政和生产目的的建筑安装项目;在特区内销售经营活动过程中所需的商品;在特区内销售完全用于行政和生产项目建设的商品(电、汽油、柴油和水除外)、出口产品增值税税率为零。
2.在特区以外哈境内销售特区内生产的商品按14%征收增值税。
3.特区内免缴企业所得税、财产税、土地税和海关关税。
发展优势
稳定的社会政治状况、快速发展的经济和日益紧密的中哈关系,为棉纺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近年来,哈萨克斯坦社会稳定,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已连续7年以9%以上的速度增长。2006年国内生产总值达779亿美元,经济总量在中亚国家中居首位。高度的政治互信、坚实的法律基础、有效的互利合作、丰富的民间交往、密切的国际协作,已构成中哈关系牢固的战略支撑。双方的经贸合作领域进一步拓展,规模不断扩大,水平明显提高。哈萨克斯坦已经成为我国在独联体国家中仅次于俄罗斯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和中亚地区最大的经贸合作伙伴。此外,哈萨克斯坦的国家信誉等级被标准普尔、穆迪和惠誉全球最著名的三家信誉评级机构确定为投资级。
原料供应充足
南哈州是哈萨克斯坦唯一的产棉区,年产皮棉45万吨左右,州政府计划近期将棉花播种面积扩大30万公顷,使籽棉的产量增加30万吨。此外,还计划进口邻国乌兹别克斯坦及塔吉克斯坦的棉花作为特区棉纺业原料的补充。
南哈州作为哈萨克斯坦纺织工业的基地,产品销售市场潜力巨大。
2004年底投入生产的优捷克斯股份公司纺织工厂,年产棉纱6000吨,产品为精梳棉和棉纱,使用Ri鄄eter设备。梅兰诗股份公司纺织工厂,年产棉纱5000吨,产品为棉纱和棉布,使用Dornier、Thies、Ben鄄ninger设备。2005年春天投产的、由哈棉纺公司和俄罗斯最大的纺织控股公司合资的哈俄纺织联合体有限责任公司,年加工棉花8000吨,产品为粗棉布,使用Rieter、Pi鄄canol、Benninger设备。NimexTex鄄tile纺织厂,年加工棉纱1.2万吨,产品为棉纱和棉布,使用Rieter和Trutzschler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