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附加值产品带动中国扩大出口
自从人民币升值以来,中国出口收益已经连续18个月有所提高,因为中国工业生产力已经提高,并向价值较高的产品发展。
尽管从2005年中期人民币对美元升值约6.5%,而且大部分原材料价格大幅上升,但中国出口利润依然提高,出口数量依然扩大。
根据德意志银行(Deutsche Bank)统计的数据,纺织品、电器和机械产品加在一起占到出口的60%,与2005年相比,2006年这些行业的出口利润全部提高。
出口商创下的额外利润挫败了国内反对派关于货币升值的论点,他们说,人民币的任何升值都将减少中国出口商的利润。
中国当前的竞争力也更加突出地显示,美国在谈判中仅仅以汇率为中心不能有效地重新平衡双边经济关系。
新的数据显示,纺织工业的利润在提高,虽然2006年的利润仅仅从3.5%略增至3.6%。纺织工业长期以来就显得过度拥挤,同时面临汇率升值压力。
这些数据证实了瑞士联合银行(UBS)和世界银行的研究,中国出口商品的覆盖范围已经较10年前扩大,近两年的价格已经提高。
德意志银行经济学家 Jun Ma 说,中国出口企业正在经历一场快速的结构更新,包括技术、产品结构和销售。很显然,许多纺织、机械和汽车配件公司已经扩大了他们的产品种类,提高了议价能力和利润空间。
加上新技术投资,在一些产业中,中国公司优势已经将他们的议价能力大大提高,超越了从前的概念。
2006年出口产业高速发展,包括航行器附件、造船、集成电路、汽车和汽车配件、电子机器以及通讯设备。
出口部门的活力显示在政治敏感性的贸易顺差上,在过去两三年里,贸易顺差迅速扩大,2006年达到1770亿美元,几乎是中国本身数字的两倍。
中国在2005年中期打破了长期的与美元挂钩制,但自从允许本国公司根据更加灵活的汇率制进行调整的时候,中国依然严格控制着人民币。
但当人民币对美元升值的时候,它对应一篮子货币的强势必然较弱,这也对出口产生较小的影响。
除了货币之外,劳动和土地成本也预期对出口构成压力,但到目前为止对出口的影响似乎很小。
北京要求加强环境管理,但着也不是一个很大的难题,也许因为地方执行力度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