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诸多因素困扰 到底是谁在威胁“中国制造”?

      人力成本增加、反倾销袭扰、人民币升值蚕食竞争优势

      在飞往印尼的班机上,做枕头、睡衣出口生意的王先生一路发着牢骚,从工资聊到人民币升值话题,“外人很难理解升值带来的成本攀升,升值百分之三点几看着很少,可我卖一个枕头才挣多少?”

      王先生所在的团队取得了他们公司去年最好的出口业绩。他却也因此身心疲倦,迫切需要休息。

      空前的出口顺差,见证了中国制造的能力。但国家发改委已发出预警,纺织品作为中国最早崛起的行业,“竞争优势正在削弱”。而面临同样威胁的,绝不仅仅是纺织品。

      内忧:涨工资涨没了利润

      当大部分出口商品的利润率低于10%,甚至不到5%时,低廉的人力成本似乎成为中国公司最后一道能够坚守的阵地。然而,这条脆弱的“防线”,现在正岌岌可危。

      曾经流传过一个颇为经典的故事:几年前,在广州一个研讨会上,当地装配工厂老板在介绍地理优越性时,顺便提到了工资问题,“这里的工资10年来就一直没涨过,10年以后也不会涨。”当满座的法国工业界人士听到这番话时,羡慕程度可想而知。

      小老板的估计太乐观了。中国从自己的低工资、低成本中得到了好处,也必然将为这种模式承担风险。

      中国社会科学院专家蔡 近日预测,即使按照保守估计,到2009年中国也将会出现劳动力供不应求的情况。“剩余劳动力无限供应状况的拐点已经出现”,其潜台词是,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也将应声上扬。

      “在江浙一带,有的技工年薪暴涨到20万元。”一个制鞋企业老板昨天向记者抱怨。而在很多地区,对于技术工人的争夺“暗流汹涌”。实际上,一家每年销售额两亿元人民币规模的出口型企业,近千名工人的工资成本就占到了总成本的35%。由于目前工人工资基数低,所以即便是50元/人的轻微上调,也会瞬间吞噬掉这家企业的所有利润。

      近日,全球最大人力资源公司“E-CA国际”发表薪酬趋势调查报告预计,中国大陆将在2007年成为全球薪酬升幅最快地区之一。

      外困:反倾销锁定中国商品

      一旦被判定倾销,面临的将是高昂的惩罚税率,这意味着便宜的中国货一夜之间变成了“奢侈品”,竞争力全无。

      现在去欧洲旅游,中国的游客购物时都会非常小心,因为一不留神就买了“Made In China”。这对想买些免税洋货的游客来说,无疑是非常扫兴的事。

      其实不必这么小心,因为在欧洲、美国泛滥的国货,与国内比起来,经常是质量更好、价格还便宜。

      在日本的东京,亲眼目睹了数量惊人的KITTY玩具猫,它们清一色标注着“Made In China”。来自导游的介绍是:“你买了也没关系,因为多数款式从不在中国销售”。

      “没有中国制造的日子,一团糟”,这是德国媒体去年一篇重磅报道的标题。在法国,每3件内衣就有一件来自中国。

      可中肯的呼吁,还是被淹没在日益强烈的贸易保护主义浪潮中。

      从纺织品、皮鞋到钢铁,对中国商品的“反倾销”在欧美司空见惯,这种情绪甚至蔓延到了南美洲。保护主义者们对潮水般涌入的中国商品感到恐慌,他们坚信这些外国货打击了自己的民族产业,剥夺了本地的就业机会。

      一旦被判定倾销,面临的将是高昂的惩罚税率,这意味着便宜的中国货一夜之间变成了“奢侈品”,竞争力全无。

      无奈:衬衫无力抵挡升值

      很粗糙地理解,如果人民币短期内升值5%,我们出口的衬衫、皮鞋就贵了5%。要命的是,这些廉价货源绝非不可替代。

      没人相信人民币会在短期内急速上升,但是人民币汇率的确处于稳步上升的轨道中。从汇改以来,人民币升值了4%,按照大摩、花旗等顶级投行的预测,今年至少还能升值5%。

      人民币地位的稳健与强势,对中国经济是长期利好,但对那些附加值较低的出口商品而言,却不是这样。

      很粗糙地理解,如果人民币短期内升值5%,我们出口的衬衫、皮鞋就贵了5%。要命的是,这些廉价货源绝非不可替代。

      在美国服装市场上,来自越南、孟加拉和墨西哥的服装开始和“中国制造”分庭抗礼。去年越南成衣制品出口创汇达30亿美元,仅次于石油出口。越南刚刚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它同5年前的中国一样,对外面的世界充满憧憬。

      美国经济学家认为,从越南进口的衣服大多是价值很低的T恤以及内衣等,基本对美国的纺织工人没有影响,而受影响最大的正是中国。

      印度出口数额比中国少了好几千亿美元,但最近几个月,印度媒体正连篇累牍地报道着自己国家的产品竞争优势,他们感觉追赶中国的机会已经出现。

      期待:复制韩日崛起路径

      韩日抓住电子工业的两次技术跃迁、产业升级的机会,最终占据了全球制造业的领导位置。

      “中国创造”、“中国设计”、“中国品牌”……中国的产业精英们构思了大量的美好词汇,他们憧憬着那些词汇将来能成为“中国制造”的升级版本。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