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门:以商贸带动服装产业
历史的虎门,留给人们是“销烟”的记忆;如今的虎门,让人第一时间想起的就是服装。
如今,在东莞市虎门这个178.5平方公里的小镇上,聚集了注册服装企业1000多家,其他服装相关配套企业200多家,服装从业人员35万人,2005年服装销售总额135亿元。
本报“求解珠三角———推动晋江‘又好又快’发展”采访报道组第一站来到虎门,目的就是要寻找虎门发展服装产业的独特做法和宝贵经验,为晋江纺织服装发展找到一块“他山之石”。
先兴市场后办工厂
在107国道东莞段,一幅接一幅的巨型服装广告牌让记者产生回到了晋江、石狮的错觉;在记者落脚的酒店,一本厚厚的《虎门服装大全》摆放在床头随时等候客商的查询,这一切无不透露出虎门浓厚的服装氛围。虎门镇经贸办公室主任兼虎门服装协会常务副会长谭志强告诉记者:“服装早已成为虎门的名片。”
“以市场带动工厂”是虎门发展模式中的一个鲜明特点。虎门服装业的发展源于自发形成的集市。上世纪70年代后期至80年代初期,虎门人到香港或深圳沙头角进行小商品交易,带回一些布料、服装、鞋袜及其他的日用品,于是虎门逐渐形成了远近闻名的“商贸一条街”。到上世纪80年代末,在虎门从事服装经营的商户已达60多家,生意红红火火。
1993年,已觉察到服装市场商机的虎门镇政府举全镇之力,大胆投资约7000万元建造了虎门第一座大型专业服装商场———富民时装城。这座6层的时装城面积3.8万平方米,有商铺1080个,开业第一年就实现成交额10亿元,为虎门未来专业市场集群的发展打响了头一炮。
从此,虎门专业市场的发展“一发不可收拾”。市场越建越旺、越分越细,如今仅虎门镇集体所有的虎门富民服务公司就已发展出包括富民时装城、富民童装城、富民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富民鞋业市场、富民布料批发市场、富民第二市场、富民夜市、富民皮料皮具批发市场等8个专业市场。同时还拟投资建一座占地3000亩的富民物流中心,其中包括首期占地500亩投资20亿元的富民国际商贸城,使富民逐渐成为虎门的一艘商业航母。
在走访虎门的几个大型服装市场后发现,虎门的1万多家服装店铺中,大多数是虎门当地与其他珠三角地区服装工厂直接设在市场中的门市,服装厂家通过门市进行批发交易,同时又通过门市收集行业信息。
专业市场在信息与商机上的高度集聚效应成为虎门服装产业的助推器,虎门服装先后出现了“以纯”、“灰鼠”、“松鹰”等中国名牌产品,其中“以纯”在全国已布下3000多家专卖店。
办展会推动市场发展
如果说每天进出虎门镇的8000辆客车已经让虎门市场人气火爆,那么每年11月举行的“中国(虎门)国际服装交易会”更是让虎门的市场“火上浇油”。
“如果说在北京办展会是为了做名气,在上海办展会是为了展示时尚,那么我们虎门这个小镇办展会的目的就很朴素,也很直接,就是为了市场服务,就是要有交易。”虎门国际服装交易会组织委员会兼虎门服装协会副秘书长秦英福道出了虎门办展会屡获成功的原因。
1996年,富民时装城开业满三年,虎门服装市场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首届虎门国际服装交易会就吸引了近300家参展商,成交额12.6亿元,此后历届交易会成交额都在10亿元以上,去年的第十一届中国(虎门)国际服装交易会上,展位已经达到1万多个。
“虎门办展会不是为了赚参展商的钱,我们一个3×3米的展位才收参展商3900多元。”秦英福报出了一个让记者不敢相信的数字。要知道,一些同级别、同类型的展会展位费都在2万元以上,而广交会上的展位费更被炒到了10万元以上。正是交易会顺应市场需求举办,逐渐确立虎门服装在业界的优势,一举奠定了服装在虎门经济发展中的支柱产业地位。
虎门国际服装交易会的成功之处,在于虎门镇政府将会展服务于市场交易的精准定位,在于虎门有一个庞大而兴旺的市场体系。虎门专业市场发展的成功使得虎门国际服装交易会能够办出自己的特色,而虎门服装市场又成了其最大的受益者。
专业市场与展会的良性互动也促进了当地会展经济的发展,在虎门,仅五星级酒店就有3家,而另1家超五星级的酒店正在建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