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缝机经销商的为商感言
根据上海市政建设的相关要求,随着“北外滩”的开发改造,东长治路将在拆迁改造之列。而在此经营多年的缝纫机经销商们则见证了一段历史变迁,对这个产业更是钟情依然。
采访上海胜马缝纫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式元是在他的办公室里。
“张老板”,行业内的人都喜欢这么称呼他。面容和蔼,操着一口东阳口音的上海话,谈话间不忘摆弄他那把心爱的紫砂茶壶。与其他经销商老板比起来,“张老板”身上显然多了几分儒雅。
20世纪80年代初就进入了缝机业,在缝机业里度过了大半辈子的张式元可以说对缝机业已经了如指掌。历经20多年,他对这个行业钟情依然。
让我欢喜让我忧
记者(以下简称“记”):作为行业前辈,你是如何看待缝机业的?
张式元(以下简称“张”):从20个世纪80年代初我就进入这个行业,算起来也有二十几年了,按照上海人的说法是“老法师”了。
现代社会中,缝机业是关乎民生大计的产业。中国是缝纫机制造大国,其产量占到全球缝纫机总产量的70%。现在很多人往往都会拿中国缝机产品与国际上的大品牌来比,然后得出结论:中国缝纫机在质量上和那些国际知名品牌有差距,需要创新、需要技术、需要人才、需要管理。
但从另一方面来说,这样的差距有其存在的历史根源。日本、德国等这些国家的工业化进程是什么时候开始的?什么时候走向成熟的?中国的工业化又是什么时候成熟的?翻开缝纫机的历史,西方发达国家的缝纫机历史已经有了上百年,并且无论在技术还是管理上已经日渐完善。中国的缝纫机历史摇摇晃晃走过了80个春秋,可主要靠改革开放后的这近30年时间去追赶人家100多年的技术,显然不太现实。
所以我说这话的意思是,请社会、服装企业的给我国缝机业一个机会,给我们一点时间,我们一直都在努力。
记:你觉得今年的缝机市场销售如何?较往年有什么样的变化?
张:今年的缝机市场整体销售状况较往年来说确实要差一些,就算在本应出现的销售旺季中,也出现了销售“降温”的情况。这样的情形对大多数的经销商来说都是一样的。与2006年同期相比,无论是在销售量还是在销售额上,“降温”的幅度和范围都有所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