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高端市场的决战
《服装界》观察之一
中国中高端市场,将是中外品牌对决的新战场,而这一市场的失与守,将决定着中国品牌的成与败
“请关注一个同样性感,却更注重内在魅力的、精致的新范思哲。”2006年10月18日,意大利奢侈品牌范思哲掌门唐娜特拉·范思哲现身上海。
她透露,鉴于范思哲5家专卖店在中国的销售业绩,集团将追加投资800万欧元,2007年再开9家专卖店。
和范思哲一样,众多国际奢侈品牌早已或者正在进入中国。
而根据投行高盛公司的一份调查显示,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奢侈品市场,占全球销售额的12%,并且增长势头不减。
同样,这些奢侈品牌也认为,包括富翁在内的中国人,普遍具有很强品牌意识和地位观念,很多消费者会通过消费奢侈品来表示自己的成功。
但是,问题的另一面是,尽管中国被视为奢侈品的天堂,但显然并不属于所有的奢侈品业者。
2006年12月26日,上海淮海中路大上海时代广场。
以销售奢侈品著称的高档百货商店连卡佛悄然关上了门扉,而同样定位于高档奢侈品销售的美美百货将在此开张。
由此,连卡佛被美美百货代替的消息,在业界开来。
而事实上,连卡佛、美美百货和大上海时代广场同属于包玉刚家族旗下的产业。因此,在“连卡佛退出内地市场”的质疑声中,连卡佛强调,美美百货取代连卡佛只是公司市场发展战略调整。
而为了此次调整,时代广场自2006年5月就引进了Versace,8月引进了Zara在上海第二家店。此外GUCCI、Salvatore Ferragamo、Coach、Bally和Max Mara、Max&Co.等品牌相继开业,营造适合美美百货入驻的奢侈品零售环境。
连卡佛1850年创办于香港,早年是英资上市百货公司,后为包玉刚家族收购并退市,因此其身上有很深的英国百货的烙印。
6年前,连卡佛大上海时代广场旗舰店开业,几乎照搬了其在香港市场的运作,当时被海上媒体评论为“开创内地全新模式”。
这种“全新模式”最大特点为“采购制”,就是派连卡佛派自己的买手,到世界各地去搜罗高档设计师品牌。而他们首先看重的是,商品自身的时尚和高贵,而非品牌公众的知名度。
同样,在商场陈列上,连卡佛采用按品类而非按品牌陈列,消费者在男装柜台会看到Versace西装,在女装柜台看见Gucci的围巾,但永远不会看到这些牌子的专卖店Logo。更多情况下,你可能看到的是Diane von Furstenberg的夹克上衣,或者是Emilio Pucci连身裙,这些品牌在欧洲市场颇负盛名,而且大多款式独此一。
但是,对于刚刚认识奢侈品的中国消费者来说,这些牌子实在是太陌生了,以至于很多人都不知道是这些奢侈品是否值上万元。
很显然,连卡佛的商业模式,对于了解品牌成熟消费者契合的,但遗憾的是,在上海,更多的消费者才刚刚接触到奢侈品品牌。“连卡佛经营的大部分奢侈品品牌,在内地消费者中认知度都不高,”大上海时代广场某高层说,这是导致连卡佛经营不佳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