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洋品牌保护伞?大卖场脚下的危险之旅

      “外国的好东西到中国来没有不变味儿的。”这是钱钟书老先生的话语。姑且不论钱老先生所指外国的好东西为何物,用他这句话来形容时下国内许多国际舶来品的现状,是再贴切不过了。

      洋品牌的非正常生活

      8年没有检验!这是当SK-II化妆品被查出重金属超标后,相关部门对SK-II化妆品进行深入调查后披露的情况。其实,还有更多的洋品牌也正在享受着这种“超国民”待遇。

      浙江省工商局局长郑宇民表示,改革开放之初,一些地方和部门针对洋品牌大开绿灯,“三年免检”、“五年免税”、“特别通道”等等,超国民待遇使得一些洋品牌的产品生产、质量控制、市场销售几乎到了完全依靠企业自律的地步。

      有专业调查公司的调查显示,在大城市白领阶层中,有九成以上的女性使用过进口化妆品。正是有了如此多的消费者的“拥戴”,又拥有各种超国民待遇后,洋品牌才越来越有恃无恐。

      浙江工商大学MBA教育中心主任、现代商贸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郑勇军教授认为,产品的品质不可能是长久的品质,即使国际知名公司也不例外,名牌产品在生产、销售过程中以及其他环节或多或少会出现一些问题,这无可厚非,但不能因为其是洋品牌而放松监管,尤其是在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更应坚持所有品牌一视同仁。

      大卖场成洋品牌保护伞?

      眼下,在中国一线城市的大商场里,光向服装区放眼望去,依旧充斥着各种洋品牌,充斥着洒脱的洋文标识,充斥着时尚的洋模特……

      导报记者了解到,有些商场认为,商场里不销售洋品牌,会降低商场的档次。因此,一些新建商场的定位就瞄准洋品牌,形成了以洋品牌为主的经营思路。以杭州为例,湖滨名品一条街、连卡佛商场等,无不将这一现象演绎到了极致。

      但恰恰在这些洋品牌集聚的大型商场里,许多洋品牌纷纷“落马”。

      2006年年末,浙江省工商局在杭州大厦抽查时发现,其乐等国际名牌的皮鞋质量不合格。之前,包括索尼数码相机等国际知名品牌也在此被查出质量问题。

      而在连卡佛等高档卖场里,也都被查出许多问题洋品牌。鲨鱼、都彭、HUGO BOSS、BURBERRY等具有代表性的13个国际知名品牌,在抽查中发现,合格率仅为四成。

      面对这种现象,有专家开始惊呼:高档知名商场难道成了洋品牌的保护伞?!

      有业内人士透露,大商场热衷洋品牌的背后不仅仅是面子问题,更是因为利益的趋动。大商场正在人为地制造炫富消费场所,把消费者对洋品牌的认识带入一个更大误区。倡导新的消费理念,各家大商场首先要承担一份社会责任。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