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贸易报:羽绒标签要详尽 未雨绸缪话标准
丰富的羽毛羽绒资源使我国成为世界羽毛羽绒原料的主要供应国。据了解,中国羽绒(毛)每年产量约36.7万吨,以绝对优势居世界首位,中国羽绒及制品占世界市场70%-80%的份额,贸易额占世界总贸易额的40%,每年羽绒制品出口创汇13亿美元以上,羽绒及制品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一个发展潜力巨大的朝阳产业。
我国羽绒服外贸出口高速增长的喜人形势背后,却难掩羽绒业的尴尬。业内人士认为,形形色色的贸易壁垒也越来越成为令中国羽绒出口防不胜防的隐形杀手。其中标签作为羽绒制品的一个重要外观指标,在欧洲和美国等地区、国家都非常重视,专门制定了羽绒羽毛的“标签”标准,并作为官方标准发布。“全球纺织品贸易配额制正式取消后,本打算能多出口一些,没想到现在进入的门槛反而越来越高。”一位浙江羽绒出口企业老总无奈地对记者说。
标签成了“拦路虎”
去年4月底,澳大利亚检验检疫局发布了一项新的规定,要求出口到澳大利亚的羽毛产品必须由出口国官方提供符合其要求的兽医(卫生)证书,否则不予通关。由于该规定发布后立即生效,没有缓冲期,因此导致我国部分出口羽毛产品滞留对方港口,给出口企业造成了一定的损失。
对于输往欧洲、美国和日本的羽绒产品来说,标签的规定也十分严格。对输往欧洲的羽绒产品,必须注明羽绒和羽毛的百分比含量并注明等级,水禽和陆禽必须标注明确。另外,欧洲标准中标签上还应当标明填充物的重量。对输往美国的羽绒产品如按照《羽绒羽毛产品标签指南》中的规定,除了对使用织物和其它应当有明示的标签外,还必须对羽绒羽毛的种类、含量、耗氧量、蓬松度、混浊度的实测值和羽绒羽丝的数量和填充物重量加以标明。与欧洲和美国相同,出口至日本的羽绒产品标签中也应标注含绒量及最低羽绒含量和最低蓬松度。
据悉,目前我国羽绒服装尚无专用标签。羽绒羽毛填充物的分类和标名不如美国、欧洲和日本技术要求细致、规范和准确。记者随机采访了几家羽绒服装生产出口企业,其中包括年出口金额在7000万美元的知名企业,这些企业都表示对各国羽绒服标签的要求情况不甚了解,每次都是来单加工,按照生产企业的要求进行标签标注,至于标签是否符合该国的标签标准则不得而知。而且,一般情况下,耗氧量、混浊度等一些细致的指标更多地出现在质量鉴定书里,而不是在标签上。而企业一旦因为标签不过关就难逃被禁、被拒的命运。
针对此种情况,中国羽绒服工业协会一位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相关标签细化工作正在进行中,但不方便透露具体的情况。
目前,欧盟及各成员国或相关组织构筑“绿色壁垒”的速度正在不断加快,仅在纺织品服装贸易领域,就有很多新的法规、指令或标准出台。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纺织品生产和出口国,将会受到的影响显然不可低估。
-
-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