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服装业:国际竞争贴身展开

      古老的服装业,在我国继续散发出勃勃生机。     

      从几家重点服装公司的年报来看,受服装需求旺盛的拉动,2004年我国服装业快速发展。同时,服装贸易一体化将令国内外市场边界进一步模糊,行业竞争格局正在发生显著调整。  

      在我国服装公司面前,既有市场扩大、国内需求快速增长的机遇,也有国外实施贸易保护主义、洋品牌来华攻城掠地的挑战。  

      市场需求繁荣  

      来自中国服装协会的数据显示,2004年,我国服装产量418亿件套,其中梭织服装150亿件,同比分别增长15.79%和10.29%。服装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服装产量118.33亿件套,其中梭织服装产量为55.71亿件套,针织服装产量为61.14亿件,同比分别增长15.1%、12.7%和17.5%。总体来说,我国服装业保持了平稳、健康、良好的发展趋势。受益于行业大环境,2004年我国主要服装上市公司稳定发展。根据年报,雅戈尔实现净利润557,863,203.14元,同比增长39.40%。红豆股份净利润89,071,411.80元,同比增长14.42%。七匹狼净利润2,889.42万元,同比增长15.70%。杉杉股份和大连创世虽然净利润增速不高,但也实现了正增长,分别增长4.76%和1.64%。此外,一些上市公司出口增速较快。例如,大连创世全年出口服装成交额7748.5万美元,同比增长47.2%。雅戈尔出口收入达到94,637.27万元,同比增长33.95%。  

      大好局面部分来源于需求的繁荣。据中国服装协会副会长蒋衡杰介绍,2004年我国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53950亿,实际增长10.2%。其中用于衣着类的消费大概就占10%左右。而据中国海关统计,2004年我国服装以及衣着品出口金额616.16亿美元,同比增长了18.69%,服装进出口的顺差高达600.85亿美元。可以说,我国服装市场内外开花。  

      竞争继续加剧  

      在服装业整体形势不错的同时,多家公司在年报中称,国内外服装市场竞争继续加剧。  

      根据年报,部分地区工商关系失调、纺织服装业投资过热引发大量中小企业的无序竞争,加大了行业成本,削弱了竞争力。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以服装产业集群和优化的产业流程上下游配套,正在抢占更大的市场份额,给其他地区服装公司带来巨大压力。国内服装品牌正在大量涌现,彼此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国内服装企业的激烈竞争,不仅体现在国内市场上的相互厮杀,还体现在国外市场上的兵戎相见。 

      另一方面,国外服装巨头也扩大了在中国的布局,并已开始冲击国内服装公司的内销市场。随着我国加入WTO后纺织品配额的取消,国内外服装公司都面临一个完全开放的竞争市场,服装市场品牌竞争已进入高潮。据行业专家介绍,在品牌竞争方面,国内企业处于明显劣势,一些大城市的大型商场甚至拒绝销售国内品牌。国外品牌在国内市场层出不穷,价格低廉,形势咄咄逼人,大大限制了国内品牌的生存和发展,给国内市场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