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快速发展到良性发展——2006年缝机业产经运行分析
2006年,作为“十一五”发展规划的开局之年,在面对原材料上调、国内服装产业结构调整、人民币升值以及国家宏观调控、土地使用审批收紧等一系列因素的考验之下,国内缝制机械行业坚持科学发展观,加快自主创新与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积极转变经营方式,使行业整体经济实现了持续稳定的增长。
可以说,这一年行业总体经济运营质量与效益不断提高,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得到提升,实现了中国缝制机械行业的健康、和谐、有序发展。
360亿元印证行业发展
2006年,中国缝制机械行业共完成工业生产总值约360亿元人民币,比上一年增长了12.5%,全年生产缝制机械1650万台,比上一年增长了6.5%。
从3月13日举行的中国缝制机械协会八届二次理事会上获悉,2006年我国缝制机械行业共完成工业生产总值约360亿元人民币,全年生产缝制机械1650万台,均比上一年有所增长。据中缝协、国家统计局对我国缝机行业内390家缝制机械生产企业(其中整机企业177家,零部件企业213家)的统计显示,2006年行业经济运行形势良好,凸显四大特点:
一.经济稳定增长。据统计,390家缝制机械生产企业共完成工业生产总值283亿元人民币,比上一年增长12.8%。其中,整机生产企业共完成工业生产总值233亿元人民币,比上一年增长13.9%;零部件生产企业完成工业生产总值50亿元人民币,比上一年下降
了2.3%。尽管行业经济增幅比上一年有所放缓,但工业生产总值和销售产值彼此差额相对缩小,这也证明了行业已经逐渐走出快速增长期,正朝着稳定、良性的增长阶段过渡。
二,产量增加的速度趋于平稳。上述这177家整机生产企业,共生产各类缝制机械1345万台,比上一年增长8.2%,与前几年比较,这一数据证明产量的增速在逐步放缓。从分析数据上看,普通家用机生产明显开始下降,而多功能家用机生产大幅度提高,显示
出市场对高科技含量产品的需求。
三.经济效益增长速度较快。根据中缝协财务指标看,上述390家缝制机械生产企业共完成产品销售收入280亿元人民币,比上一年增长了19.9%;其中,整机企业完成产品销售收入230亿元人民币,比上一年增长了24.8%,零部件企业完成销售收入50亿元人民
币,比上一年增长了1.5%;整机和零部件实现利税总额为27.9亿元人民币,实现利润19.2亿元人民币,分别比上一年增长了17.4%和15.2%。经统计,目前全行业利税总额在5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企业达到了88家,这些企业的工业生产总值为182亿元人民币,占全行业的64%,行业优势企业的地位愈加明显,这些企业将继续保持“又好又快”的经济运行态势,并进一步稳定自身的主导地位。